“巨贪”胡启能:敛财1300万元,哄骗女员工,最终被执行死刑( 二 )



胡启能在贪污的路上 , 不仅没有把自己的工作职责放在眼里 , 更是弃国家的利益于不顾 , 做出了许多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 将近三十吨的进口化肥配额指标 , 全被他重新定价之后 , 买给了其他的农资公司 , 而多出来的差价全部都进了他一个人的口袋 , 胆大妄为的他甚至还做出了贪污公款的事情 , 三十万元的公款都进了他的腰包 。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胡启能的出身十分的贫穷 。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胡启能的家庭真的是很贫穷 , 他出生的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 ,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 , 他的父母又都没有上过学受过高等的教育 , 所以为了养活他也费了不少的功夫 , 而一个家庭所有的经济来源 , 都是依靠着那些微薄的收入 。

1945年胡启能的出生 , 也为这个贫穷的家庭带来了唯一的希望 , 虽然家里的条件不好 , 但是对于每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 , 孩子象征着新的开始 , 所以他的父母 , 即使是在家里很贫穷的情况之下 , 仍旧是每天省吃俭用的为他省下上学的钱 , 就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没文化的亏 。

幸好胡启能可以体谅他父母的良苦用心 , 在上学的时候 , 总是尽自己所能学到最多的知识 , 经常在班里得到老师的表扬 , 也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 在他的努力之下 , 终于成功的考上了一所大学 , 虽然只是一个大专的学历 , 不过在当时那个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社会 , 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 。

他通过在学校里的学习 , 毕业之后就用自己的学历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 当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身为农民的命运时 , 职场上遭遇的一切却让他感觉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

他在进入到农资公司工作的时候 , 对待工作非常的认真 , 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 他都会选择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精力去完成 , 可即使是这样周围的同事依旧没有尊重他 , 而是嘲笑他的家境贫寒 ,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 , 他终于明白了 , 无论自己在怎样的努力还是无济于事 , 甚至得不到应有的晋升机会 。

其实真实的情况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糟糕 , 或许是因为他的原生家庭不好 , 导致他的性格太过于敏感 , 所以才会觉得别人对他不够热情 , 就会在背后做诋毁他的事情 , 完全是他自己多虑了 。

但是胡启能已经走进了一个死胡同里 , 所以他在不知不觉中就完全的转换了一种个性 , 先是对待工作的态度变了 , 最主要的是他学会了对上级的阿谀奉承 , 在他这样的操作之下 , 果不其然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

随着他职位一点点的上升 , 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对了门路 , 从此在拍领导的马屁上面更加的一去不复返了 , 一直到1987年的时候 , 他终于任职了自己想要的职位 , 那就是农资公司的总经理一职 。

在他上任了这个职位之后 , 就显现出了他的真实面目 , 也就发生了开篇所讲的那些事情 , 不知道是应该用糊涂这个词语形容他 , 还是该用精明这个词语形容他 。

胡启能在贪污之后 , 为了可以把这些钱名正言顺的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 竟然让他的儿子胡雪松在北京的证券公司里开了个账号 , 之后他就把自己贪污所得的钱 , 很大的一部分都转进了这个账户里 , 当然用的都是他身边亲朋好友的名义 。

1999年的时候 , 胡启能还给他的女儿转了将近一百八十万元 , 之后他女儿就把这些钱 , 分别存进了不同的银行里 , 他的这一番操作 , 也让他在落马的时候 , 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了牵连 。
欺压女员工1988年的时候 , 胡启能已经上任了党委副书记一职 , 与此同时农资公司里进来了一批新的职员 , 其中有一个叫李茵的就引起了他的注意 , 他就有了歪心思 , 在这件事情上 , 他采取的和贪污一样的做法 , 那就是先制定好战略在进行实施 。

他先是以一个知心好领导的形象出现在了李茵的面前 , 其实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之下是一个禽兽不如的人 , 他装作很关心员工的样子 , 询问着她上班时的情况 , 久而久之 , 两个人的关系就熟悉了起来 。

李茵并不知道他内心里真实的想法 , 所以在一次工作的时候 , 胡启能就趁她不注意 , 和她强行的发生了关系 , 而她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 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 和多位员工的都发生了这种不正当的关系 。
虽然在这件事情之后 , 李茵看不惯他的所做所为 , 便孤注一掷的向有关部门举报了他的做法 , 没想到这件事情在他的运作之下还是不了了之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