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2000年前的顶流省,中国最会取名的地方,把家国天下一一写进地名( 二 )




除了河西四郡 , 东晋十六国的平凉以“平定凉国”之意设郡 , 北宋的定西以“安定西边”之意设郡 , 都颇有大汉遗风 。
而这之后的千年间 , 即使地名有所改动 , 但无一不将安家定国的永恒向往寄托在甘肃这片土地上 。
(甘肃平凉崆峒山 , 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比如民勤县 , 西汉时 , 取“宣耀威力”之意 , 名为宣威;东汉以“匈奴故地休屠泽”得名休屠;明清时 , 取“镇压安定边陲”之意名为镇番;民国时期改为民勤县 , 取“当地民风淳朴”之意 , 沿用至今 。
甘肃的地名 , 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 也寄托着安邦定国的宏图大梦 。
(甘肃民勤县瑞安堡 , 建于民国27年)


02
诗情画意
大唐盛世 , 丝绸之路是通向西域的唯一大道 。
唐代的诗人们 , 沿着这条大道 , 东往西来 , 或征戍 , 或驻守 , 或任职 , 或游历 , 渐而在“丝绸之路”上走出了一条“陇右唐诗之路” 。 (唐陇右 , 指陇山以西、黄河以东地区 , 今甘肃全境加新疆大部)
(甘肃酒泉钟鼓楼 , 是凝聚了古代肃州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 )


诗人们寄情于诗 , 借陇右壮丽风光抒发远大志向、悲凉之音 。 撑起半个盛唐的“李杜” , 生于凉州的李益 , 以及王维、岑参、白居易、杜牧等人 , 都在这条路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词名句 。
(祁连山脉 , 位于甘肃西部边境 , 古时称其为天山)


李白写边塞风光:“明月出天山 , 苍茫云海间 。 长风几万里 , 吹度玉门关 。 ”
杜甫在秦州停驻时留下:“秦州城北寺 , 胜迹隗嚣宫 。 苔藓山门古 , 丹青野殿空 。 ”
卢照邻歌颂戍边将士的英雄气概:“骝马照金鞍 , 转战入皋兰 。 塞门风稍急 , 长城水正寒 。 ”
(武威凉州区雷台汉墓 , 此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


《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有两千余首 , 以凉州为背景或以《凉州词》为题作的诗就有100多首 。 唐时的凉州寄托了诗人关于边塞的所有想象 。
王维奉命赴凉州察访军情时 , 用他如椽的诗笔 , 绘画出家户喻晓的大漠名篇:“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萧关逢候骑 , 都护在燕然 。 ”
王之涣初到凉州 , 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有感而发:“黄河远上白云间 , 一片孤城万仞山 。 羌笛何须怨杨柳 , 春风不度玉门关 。 ”
(玉门关遗址 , 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


王翰在凉州借宴席抒发己怀:“葡萄美酒夜光杯 , 欲饮琵琶马上催 。 醉卧沙场君莫笑 , 古来征战几人回 。 ”
岑参在武威听闻友人出使西域返回 , 不由发出感慨:“白发悲明镜 , 青春换敝裘 。 君从万里使 , 闻已到瓜州 。 ”
(阳关遗址 , 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唐代诗人们在陇右大地、西北边塞 , 以“黄沙百战穿金甲 , 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大无畏气概 , 托起了一条诗歌的报国之路 , 也让甘肃的地名充满诗情画意 。
(甘肃甘南郎木寺 , 素有“东方瑞士”、“甘南香巴拉”之美誉)


甘肃 , 包罗万象 , 多姿多彩 , 地理和历史共同在这片厚土上造就了无数灿烂篇章 。
然而沧海桑田 ,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 , 如今的甘肃是一个偏远的西部省份 。 落后、偏远、贫瘠、黄土、大漠、边关 , 成为了她以偏概全的标签 。
(甘肃甘南扎尕那 , 英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曾评价此:“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 。 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 , 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 ”)


遥远的甘肃 , 远比她现在所展现出来的更美丽、更多元、更厚重 。

第六届(2023)
环驾中国荣耀版100天 , 35000公里
最中国的自驾路线!100天35000公里 , 看见最极致边疆 , 越玩越疯狂
环驾中国梦想版125天 , 38000公里
仅此一次的自驾狂欢!125天环中国一圈 , 跨越祖国边境38000公里
现已开启报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