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思维30讲》:设计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增长思维30讲》:设计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今天从梁宁老师的《增长思维30讲》课程里 , 学到了一个模式设计的思路 。
就是说我们要完成一个目标的方法 , 可以不靠自律、不靠意志力来实现 , 而是可以通过模式设计来实现 。
设计什么呢?
设计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
因为我恰好在早起、日更写作 , 我就在想自己为什么能坚持做下来 , 是因为我自律吗?
我也建了一个早起写作的社群 , 希望和一帮优秀的朋友一起来践行早起 , 日更精进 , 但是我发现能坚持下来的人也不多 。
为什么会这样?梁宁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发 。

01如果把写作当作一个系统 , 我拿自己示范一下 , 这个系统是怎么组成和运行的 。
我们知道系统的三个组成是:目标、要素与连接 。
目标大伙都明白 , 就是自己要达的的结果 , 要攀登的高山 , 或者要磨练的硬本领 。
我的目标是磨炼写作能力 , 更确切一点 , 是新媒体写作的能力 , 也是内容能力 。
要素呢 , 有选题、持续写作、大纲、切热点、素材、逻辑、改稿、心态等等方面的要素 。
那些可以改变的要素被称之为变量 , 通常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 。
比如 , 我不断的练习切热点 , 做选题练习 , 那么选题的能力就会不断的增强 。
而写作能力就是不断的做好这些方面 , 把这些变量往强的方向推进 , 写作的能力就能持续增强 。
那么 , 连接包括哪些?
连接有四种: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 。
其中 , 因果链是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而导致一个变量的变化 , 像上面举的例子一样 , 我不断的切热点 , 就可以提升选题能力 。
这种是正向增强的因果链 , 还有负向减弱的因果链 , 比如 , 被批评得越多 , 就越不想写 , 实践越少就越难出成绩 。
增强回路就是把正向增强的因果链首尾连接起来 , 形成一个闭环 。
因增强果 , 果又增强因 , 如此循环往复 , 就可以像一个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
亚马逊的增长飞轮、老喻所说的认知飞轮都是这么一个意思 。
02那在这个例子里 , 是我设计了增强回路吗?
其实 , 并没有 , 只不过我所做的事情 , 恰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 , 我跟着做 , 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
开始日更的时候 , 并不知道有什么增强回路 , 因果链 。
只是源于心底对于改变的强烈愿望 , 一种迫切想要把握自己人生主动权的愿望 , 这一点愿望让我开始学习日更 , 反思迭代 。
而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 , 因为系统还有两个连接 , 一个是调节回路 , 一个是滞后效应 。
人的本能是懒的 , 是希望保持原样的 , 正所谓“节能是一切生命的本能” 。
这样一种本能会天然的拉扯自己 , 使自己刚刚迈出改变的步伐 , 又退回到原地去 。
系统会本能地把事物拉向相反的方向 , 这就是调节回路 。
还有一种滞后效应 , 什么意思?就是见效没那么快 。
生病了吃药 , 但也过几天才能好 , 慢慢见到疗效 。
写了几天 , 没有收到反馈 , 没有点赞 , 没有粉丝 , 就感叹好难啊 , 放弃吧 。
想一想 , 是不是这样 , 我写了几篇 , 发现没有东西写 , 很痛苦 , 放弃吧 。
这些我都称之为负向的能量 , 会拉扯人回到原地的东西 。
而要对抗这种负向的能量 , 就必须不断的增加自己正向的能量 , 维持正向的增强回路 。
一开始即便愿力很强 , 如果没有设计好增强回路 , 无法在过程中补充能量 , 也很难达成目标 。
为什么?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 , 正向的能量会不断的被消耗 , 被抵消 , 直至被掏空 , 人也会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 。
03我做的三个动作 , 都是在增强我的心理能量 。
一个是早起 , 早起搞定难的工作 , 安静的时光写作 , 让我一天的能量充足 , 充足的能量又可以增强我的工作、学习的效率 。
这样的时间 , 写出来的稿子 , 质量也会更好 。
质量更好的稿子 , 得到的正反馈也会更多 , 又反过来激励自己写更多的稿子 , 学习更多东西 。
另一个是日更 , 每天都写 , 光坚持这件事情 , 就有很大的能量供给 , 让自己有信心面对挑战 。
写得越多 , 正能量的反馈也就越多 , 这样也加强了自己的心理能量 。
还有一个投稿 , 因为投稿的反馈是更快的 , 而且是更准确的 , 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文章中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