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微暗的火》独特层次,暗忖纳博科夫的蝴蝶美学和死亡之光( 二 )


整个小说如同一个洋葱 , 层层包裹 。 谢德的诗是核心 , 波特金是小说隐含的作者 , 带着流亡者的标签 , 将自己化身的金波特 , 通过前言和注释及索引 , 为洋葱内核裹了两层 , 将一个流亡的赞巴拉国王对故国的哀伤和回忆表现得淋漓尽致 。 然而这些都是虚构的 , 连大学本身就是虚构的 , 故事也就是臆想出来的 , 包括那个一直试图追杀国王的杀手格拉杜斯 。
洋葱的最外层才是纳博科夫 , 他是整个故事的见证而已 。 在小说里谢德和波特金貌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 事实上只是一个人的两面罢了 。 如同2019年李安导演的新片《双子杀手》里威尔·史密斯的双子影像 , 镜子里的那个自己是扭转的 , 甚至是仇恨的 , 亦敌亦友 , 人生只是不断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