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微暗的火》是纳博科夫的力作 , 这位上世纪60年代中期的俄裔美国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 被公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当代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之一” 。 是一个当仁不让的文体大师 , 他的成就远远不止《洛丽塔》 。
白蝴蝶飞越它那阴影时变为淡紫色 , 树荫那边好像在轻柔摆动 。
“室内的一些零星杂物构成她那种风格的静态画:那凸面玻璃镇纸里面封进一片环礁湖的景致 , 那本诗集开启在索引页(月亮Moon , 月出Moonrise , 摩尔人Moor , 道德的Moral)那把孤零零的吉他 。 ”
【解构《微暗的火》独特层次,暗忖纳博科夫的蝴蝶美学和死亡之光】这样的文字有魔力 , 深深地吸引你我 , 然而读它却需要很大的勇气 。 因为不是你选择了纳博科夫 , 而是纳博科夫选择了你 , 纳博科夫对他的读者精挑细选 。 读懂《微暗的火》一遍是不够的 , 读懂纳博科夫 , 一本书也是不够的 。
纳博科夫将文学的碎片之光凝聚成新的世界纳博科夫认为:“文学 , 真正的文学 , 并不能像某种也许对心脏或头脑------灵魂之胃有益的药剂那样让人一口囫囵吞下 , 文学应该给拿来掰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然后你才会在手掌间闻到它那可爱的味道 , 把它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细细咀嚼:------于是 , 也只有在这时 , 它那稀有的香味才会让你真正有价值地品尝到 , 它那碎片也就会在你的头脑中重新组合起来 , 显露出一个统一体 , 而你对那种美也已经付出不少自己的精力 。 ”
读《微暗的火》是一次奇特的体验 , 从结构上看有诗的“前言”、“微暗的火”之诗、“微暗的火”的诗注、“微暗的火”的诗注索引四部分组成 。 这是一部文学史上的奇异之作 , 你可以把索引做成思维导图 , 千丝万缕 , 复杂极了 , 就像一个迷宫一样 , 跳跃的思难混乱得让脑壳生疼 。
这是一个关于著名诗人约翰·谢德和邻居查尔斯·金波特教授之间的故事 , 金波特真实身份太吓人了 , 他原是是俄罗斯以北的白色国度赞巴拉国王 , 从一架飞机上降落至美国一个小镇 , 隐名埋名藏身于此 , 一个虚构出来的美国城市 , 在一所大学里任教 。 在遥远的赞巴拉 , 谢德的诗作脍炙人口 , 所以金波特一直希望谢德能将自己关于赞巴拉一切写进诗歌 , 题为《孑然一身的国王》 。 但谢德一直置若罔闻 , 直到谢德被误杀之后 , 金波特带走了他所有的手稿 , 躲到某处为诗歌编纂注释 , 写好序言 , 成就了《微暗的火》 。
但是纳博科夫毕竟是友好的 , 那些被他揉碎了的文学碎片 , 经他神奇拼接重新组合起来的世界优雅异常 , 带着神秘的微光 , 吸引着萤火逐日望月 , 《微暗的光》揭示了太阳、月亮、大海之间的连接 。
和我们的认知相反 , 在赞巴拉语系中太阳是阴性的 , 反而月亮是阳性 。 诗人谢德是太阳一样的人物 , 温暖而丰润 , 而疯狂的金波特是一个月亮般的人物 , 他的“银色的月亮之光”取代了惨白的光辉(pale fire) , 他从谢德的诗作中汲取营养 , 吸取光芒 , 在诗作的基础上 , 跳跃式地营造了他自己的世界 。
“太阳是个窃贼:她引诱大海并窃夺它
月亮是个窃贼:他从大海那里偷来他那银色的光 。
大海是个窃贼:它导致月亮溶解 。 ”
------出自于莎士比亚悲剧《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 。
《微暗的火》多层次构建 , 完美地撑起人的双面 , 也构建了虚无中的真实 。小说里 , 谢德的诗被解构 , 又被重塑 , 变成了一个关于赞巴拉的流亡君主的精致回忆 。 回忆需要想象 , 想象需要灵感 , 纳博科夫的灵感来自《叶甫盖尼·奥涅金》 , 在读取纳博科夫传记的时候 , 发现纳博科夫曾经翻译过普希金《奥涅金》并受到很启发 。 普希金也算是少有几个没有被纳博科夫毒舌攻击的作家之一 。
在《微暗的火》里 , 纳博科夫将自己置身于诗作《微暗的火》和金波特的注释之外 , 套上一层后现代小说的外壳 , 形成了小说独特的结构 。 纳博科夫是最外一层 , 最内核的一层是一首999行的诗 , 它嵌套在最里面 , 包裹在诗人谢德的包衣之内 , 第三层则是大学教授金波特的构建 , 第四层是流亡君主波特金的镜像 , 理解了这种多层次的嵌套式结构 , 小说立马就分明起来 。
推荐阅读
- 动物能进化出毒液,甚至拥有放电技能,为何没有进化出喷火技能?
- 海豚“浑水摸鱼”的鼻祖,野外帮人类捕鱼
- 难以置信!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都要干旱了,地球怎么了呢?
- 电鳗竟然不是鳗鱼?干翻鳄鱼的它,真实身份和你想的一样吗
- 世界最凶猛的十大淡水鱼,疑似有水怪在其中?其咬合力更是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