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近奥密克戎的传播可以用势如破竹来形容 , 由于我家里有小孩子 , 所以一直都特别小心 , 平时连电梯都不敢使用 , 但我还是被感染了 。
21号晚上八九点钟的样子 , 我开始感觉喉咙痒 , 当时根据网上看到的一些经验贴 , 我估摸着自己可能是中招了 。
第二天用耳温枪测量的体温是37℃多 , 这个时候身上出现了一些疼痛 , 喉咙也由痒转痛 , 测试结果确实是阳性了 , 但并不影响自己活动 。
到了晚上的时候 , 高烧就来了 , 整个人就像是着火一样 , 被子都盖不住的那种 , 一晚上都是睡睡醒醒 。
由于晚上的高烧 , 身体产生了大量的乳酸 , 积累在头部和肌肉 , 所以感染的第三天 , 我是在头疼和肌肉酸痛中度过的 , 整个人基本啥也不想做 。
第三天晚上身体依然会有忽冷忽热的情况 , 但是明显感觉好多了 , 觉睡得也很不错 , 身体的乳酸被代谢掉了 , 第四天身体明显轻松了许多 , 只是体温依然在38℃左右徘徊 。
到了第五天 , 身体已经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 就是喉咙变得很疼很难受 , 但已经可以开始正常工作了 。
第六天和第七天 , 依然是喉咙痛 , 以及身体比较虚弱 , 第七天(27号)早上的时候 , 我再次检测了一下 , 依然是阳性(浪费了一个抗原- -) 。
我的症状和网上大部分人的都相似 , 并没有出现什么“特殊的毒株” , 从开始的发烧(新冠感染一般就是两天高烧)到现在的喉咙痛 , 都是一些免疫系统工作的正常生理反应 。
不过 , 让我觉得好奇的是 , 我都这么注意了 , 到底是如何被感染的呢 , 于是我简单了解了下奥密克戎的传染能力为什么会这么强 。
奥密克戎是当下全世界流行的主要新冠毒株 , 是第五种主流变异毒株 , 目前除了极少部分地区外(在有些地区德尔塔的占比还达到了55%) , 其它地区奥密克戎的占比都超过了99% 。
与它前面四种主流的近亲有所不同的是 , 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被发现以来 , 它就迅速蔓延到全球并成为最具优势的一个变体 , 只用了10周它就感染了约 9000万人 , 这比2020年全年记录的新冠病例还要多 。
而且直到今天它还在继续流行 , 全世界大部分人都至少被它感染了一次 , 它因此被冠以历史上传播能力最强的病毒 。
除此之外 , 之前感染过德尔塔的人 , 以及打过疫苗的人 , 对奥密克戎都几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 它对患者的再次感染能力前所未有 。
关于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 , 科学家们找到了许多原因 , 有些学者认为它是目前已知最“完美”的病毒 。
一、刺突蛋白的优化
南非和博茨瓦纳(奥密克戎就是在这两个国家首次发现的)的研究人员率先揭开了奥密克戎的基因构成 , 他们的分析揭示了 60 多个突变 , 其中仅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就有42处发生变化 。
刺突蛋白是病毒表面的那些多节结构 , 它的作用就是启动细胞入侵 , 以及有助于逃避抗体防御 。
这些刺突蛋白让奥密克戎能够感染的细胞数量是早期版本病毒的10倍左右 , 其实这些突变中的许多都出现在之前的变体中 , 比如德尔塔也基本如此 。
但与早期版本不同的是 , 奥密克戎的刺突蛋白一直保持弯曲 , 那些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的抗体都以刺突蛋白为目标 , 奥密克戎通过这种弯曲的方式隐藏了抗体会攻击的位点 , 这让它躲避免疫系统的能力超乎想象 。
二、带正电荷
以人类的视觉 , 很难想象微观世界的情景 , 其实病毒粘附到人身上时 , 它们在细胞环境中 , 依然是很难找到自己能够入侵的细胞的 。
但是 , 有别于之前的版本 , 奥密克戎受体结合域的突变使其蛋白质的指状部分带有正电荷 , 而它们要寻找的 ACE2受体正好带负电荷 , 所以只要稍有靠近就会被吸引 , 并完成定位 。
推荐阅读
- 女大学生孕检被误诊艾滋病 治疗一年后疾控中心甩锅国产试剂
- AI for Science的上半场:人工智能如何重新定义科学研究新范式?
- “暴利”核酸检测亭的“心酸”!
- 免疫系统通过哪些机制对抗病毒
- 生物学家饶毅批评张文宏钟南山,反被扒出多重身份,粉丝直接倒戈
- 彻底告别1999!RedmiK60系列“升杯涨价”,K系列走上高端路
- 阳康之后,我们体内的抗体还有用吗
- 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几率有多高?
- 南浔|在和孚镇 邂逅湖州南浔的另一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