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类是二级社会,那会怎样?不复存在吗?


假如人类是二级社会,那会怎样?不复存在吗?


文章图片


假如人类是二级社会,那会怎样?不复存在吗?


文章图片


假如人类是二级社会,那会怎样?不复存在吗?


文章图片


假如人类是二级社会,那会怎样?不复存在吗?


文章图片


人类的未来到底会是怎样的?如果你现在就跳进一台时光机 , 飞到一百年、一千年或是十万年的未来 , 你还能认出你进入的这个世界吗?如果人类仍然存在 , 并且迎接着你进入这个未来的世界 , 他们会发生多少改变?这一切都是未知的 。 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非同寻常的问题:如果人类是二级社会的话会发生什么?

卡尔达肖夫指数是一个分层系统 , 根据收集越来越多能量的能力 , 来衡量一些假想的先进社会 。 卡尔达肖夫一型拥有来自地球的所有能量;卡尔达肖夫二型拥有来自太阳的所有能量;至于第三型 , 是来自银河系的所有能量...等等 。 但是 , 也还有其他更好的策略来衡量预测的社会进步 。 其中一个策略被提出并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杂志上作为多作者研究的一部分 , 由科学家Valentin Ivanov , Juan Carlos Beamín , Claudio Cáceres和Dante Minniti所撰写 , 标题为《外星人的定性分类》 。

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些对于卡尔达肖夫指数的微妙但令人兴奋的重新思考 。 它认为 , 虽然卡尔达肖夫的技术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但如果我们稍微改变一下我们的观点 , 我们就可以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思考外星社会(以及我们自己的未来文明) 。 也许最终我们会弄清楚传说中的费米悖论 。 该研究认为 , 应该有一个系统来排名 , 即“外星文明改变他们的环境并与之融合的能力” 。 修改和整合是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卡尔达肖夫思维方式的主要区别 。 除了仅仅是基于更多可用能量的释放(卡尔达肖夫指数)来衡量进步 ,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 , 一个文明如何有效并高效地地利用它所拥有的能量?对于这个特定模型有四个主要级别 。

Class 0原恒星仅仅是做到利用它所处的一切环境 , 无所谓高效或低效 。 总的来说 , 这很像大多数不使用工具的简单动物 。 Class 0原恒星以某种方式改变其环境来提高经验从而达到进化的目的 。 或许它发明了轮子 , 经历了科技热潮或是旅居至另一个星球 。 我们可以粗略地理解为现今的人类处于高度Class 0阶段的社会 , 正忙于变成高度Class I阶段 。 但随着下一级别的到来 , 我们会摇身一变 。

因为Class II阶段通过自我改变来改善地位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 最终 , 最高级别的Class III阶段则完全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 它与环境互惠互助 , 和谐共处 。 那么 , 如果人类真的以这种方式发展 , 从一个斗志昂扬的Class I阶段跳跃到一个自我完善的Class II阶段 , 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目前已经有一种不同于卡尔达舍夫标准的方式......因为它不要求上升至Class II阶段前必须完成Class I阶段 。 处于Class II阶段的物种可以随时进行关键性转变 , 它懂得去改善和提升自己以适应环境 , 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 。

例如 , 比起以建造人类宜居的栖息地来改变火星 , 最好是以某种方式改变人类 , 使他们能够在火星上长久生存 。 不难看出 , “有多少能量可供支配”这种卡尔达舍夫式的问题并没有真正涉及到关键点 。 持续关注火星计划可以发现 , 我们显然需要一定(可能是高度)水平的能量往返于这颗红色星球 。 然而 , 目前根据大多数建议 , 我们需要更多能源来建造生物群落 , 以致改造整个地貌......或是在金星、小行星带等各处地方建造检查站 。 但根据新模型 , 如果人类只是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身处太阳系会面临的环境 , 以上所有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 第一种更为传统的方法要求我们源源不断地生产能量 , 很可能将我们推向卡尔达舍夫二型的戴森球处境 。

但是 , 对于第二种方法来说 , 类似戴森球1的巨型结构甚至可能是不必要的 。 需要注意的是 , 这些都与 2020年发表的那篇名为《能源使用质量》2有关 。 一个被界定为二级宇宙文明3的社会能够改造自己 , 并且不需要无穷无尽地获取能源 。 二级文明甚至可以利用尽可能少的能源达到同样或更高级别的进步 。 如果用一个更简单的比喻来解释: 在卡尔达肖夫指数4里 , 一旦二级文明具备了电力 , 在这个二级文明里的每一个房间里的每一盏灯都会永远亮着 , 这样可以更好地看到该文明希望扩展到的周围区域 。 但是 , 基于该文章提出的新模型 , 二级文明只会在需要开灯时才打开灯……这也就是说 , 当你从外部看向内内部时 , 你可能甚至看不到谁在房间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