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白化病基因检测可以知道能否生出健康的宝宝吗( 二 )


眼白化病(OA OMIM #300500)是一种X连锁疾病 , 主要影响眼睛 , 毛发和皮肤色素沉着相对正常 。 据估计 , 每60000名男性中就有1人患病 。 眼白化病是由黑色素细胞中表达的G蛋白偶联受体143 (GPR143)基因(也称为OA1)突变引起的 。 GPR143运输到黑素体膜并通过破坏黑色素相关蛋白(MRP)向成熟黑素体的递送来调节黑素体基因的转录和黑素体大小 。 受损的GPR143信号导致黑素体形态发生改变 , 从而导致形成扩大的黑素体(“巨黑素体”)、黑素体运动性中断以及黑素细胞和RPE中黑素体数量的总体减少 。 GPR143位于染色体Xp22上 。 由于不同程度的裂解或随机X染色体失活 , GPR143突变的女性携带者表现出镶嵌现象 , 最具特征的发现是明亮的放射状反射(绒毡层反射)导致眼底自发荧光(FAF)成像出现“泥浆飞溅” 。
综合征性眼皮肤白化病包括Hermansky-Pudlak综合征(血小板粘附缺陷导致容易瘀伤和严重出血)、Chédiak-Higashi综合征(免疫缺陷导致感染风险增加、容易瘀伤和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和Griscelli综合征 。 这些是由一种或多种与溶酶体蛋白运输相关的基因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hédiak–Higashi综合征(OMIM #214500)是由LYST基因的纯合子或复合杂合子突变引起的 。 已经报道了三种类型的Griscelli综合征(GS) 。 GS1 (OMIM#214450)是由MYO5A基因的纯合突变引起的 , 导致黑色素减少症、原发性神经损伤但无免疫损伤和噬血细胞综合征 。 GS2 (OMIM#607624)由RAB27A突变引起 , 与免疫损伤有关 。 GS3 (OMIM#609227)可由MLPH或MYO5A突变引起;它的特点是没有神经或免疫损伤的黑色素减少症 。
Hermansky–Pudlak综合征(HP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溶酶体相关细胞器(LRO)合成受损 , 全球发病率估计为每1000000人中有1到9人 。 由于创始人效应 , 每个亚型的流行率可能因人群而异 。 HPS包括一组11种多系统疾病 , HPS1-11 , 其特征是眼皮肤白化病和出血素质(继发于受损的血小板聚集)、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肺纤维化和/或炎症性肠病 。 HPS1-11的致病基因:HPS1(HPS1)、HPS2(AP3B1)、HPS3(HPS3)、HPS4(HPS4)、HPS5(HPS5)、HPS6(HPS6)、HPS7(DTNBP1或BLOC1S8)、HPS8(BLOC1S3)、HPS9 (BLOC1S6)、HPS10 (AP3D1)和最近报道的HPS11 (BLOC1S5) 。 尽管通常很少见 , 但排除综合征性眼皮肤白化病很重要 , 因为某些全身性关联可能会在生命后期出现并带来显着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
尽管眼白化病和眼皮肤白化病是不同类型的遗传病 , 但眼皮肤白化病在表型上是异质的并且可能与眼白化病重叠 。 仅根据临床表型区分两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困难 。 重要的是要注意 , 可能无法可靠地识别和编码细微的色素沉着不足 , 尤其是在具有轻度复杂血统的个体中 。 此外 , 白化病与其他病症之间的大量表型重叠 , 例如由SLC38A8突变引起的中心凹发育不全2(FVH2 , OMIM #609218 , 也称为中心凹发育不全2、视神经交叉缺陷和眼前节发育不全(FHONDA)综合征)也可能混淆诊断 。 因此 , 在建立明确诊断之前 , 应寻求分子确认并将其与临床发现相关联 。 眼白化病和眼皮肤白化病基因检测及临床表现的多病例分析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一组连续44名疑似白化病患者就诊于眼遗传学服务的表型和基因型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