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眼白化病 , 眼皮肤白化病 , 白化病基因检测 , GPR143基因 , 基因
眼科遗传病基因检测导读:
根据眼科及皮肤病的基因检测与基因解码分析 , 白化病实际上是一组遗传性疾病 。 白化病的疾病表现是眼部色素减少或缺失 , 皮肤和/或毛发受累程度不同 , 并伴有综合征形式 , 例如Hermansky-Pudlak综合征和Chédiak-Higashi综合征 。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眼皮肤白化病(OCA)在疾病表现形式和导致疾病发生的基因序列是各不相同的 。 常染色体隐情眼皮肤白化病致病基因鉴定基因解码将七个基因收录入基因检测数据库中 。 而X连锁眼白化病(OA)仅与一个基因GPR143相关 。 眼白化病和眼皮肤白化病基因检测分析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来自40个互相没有血缘关系的44名患者的临床检查结果和基因检测结果 。 36名儿童(≤ 16岁) , 中位年龄为31个月(范围2-186) , 八名成年人中位年龄为33岁(范围17-39);52.3% (n = 23)是男性 。 使用全基因组测序(WGS , n = 9)或靶向基因组(n = 31)的基因检测给出的总体诊断率为42.5%(WGS为44.4% (4/9) , 基因检测包的检出率为41.9% (13/31) , 致病基因减鉴定基因解码为72.3% 。 十七个家族已确认在TYR (n = 9)、OCA2 (n = 4)、HPS1 (n = 1)、HPS3 (n = 1)、HPS6 (n = 1)和GPR143 (n = 1)上存在突变 。 由于遗传力缺失等因素 , 白化病的分子诊断对于数据库比对方法来说仍然具有挑战性 。 鉴别诊断必须包括SLC38A8相关的中心凹发育不全和白化病的综合征形式 。
白化病不同亚型的鉴别诊断基因检测
白化病包括一组罕见的遗传疾病 , 通常但并不总是与黑素体成熟、黑色素色素合成和黑素细胞分布受损有关 。 黑素细胞是神经嵴细胞 , 可分为皮肤(头发和皮肤)或皮肤外(眼睛和耳蜗) 。 在哺乳动物的眼睛中 , 睫状体(睫状体)的后上皮表面、虹膜的括约肌和扩张肌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来源于神经外胚层 。 间充质形成虹膜和睫状体间质的结缔组织和血管 。 脉络膜和葡萄膜黑色素细胞以及头发和皮肤黑色素细胞是神经嵴衍生的 。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 由于黑色素生成基因的早期表达 , RPE是第一个被观察到的色素组织 。 黑色素以两种形式存在:真黑素(黑色或深棕色)和褐黑素(红色或黄色) 。 黑色素的产生是通过与酪氨酸酶相互作用将酪氨酸转化为左旋多巴而启动的 。 两种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在L-DOPA的下游发生分歧 , 由黑皮质素-1受体(MC1R)的信号活性决定 , 黑皮质素-1受体是A类G蛋白偶联受体亚组的成员 , 负责自然色素的变化人类 。 真黑素生成涉及两种黑素生成酶 , 即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 (TYRP1)和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CT) , 而褐黑素生成依赖于半胱氨酸 。 黑色素沉积在黑素体内 。 黑素体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决定了眼睛、头发和皮肤的色素沉着程度 。 在眼睛中 , 正常的黑色素代谢在视网膜色素组织发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代谢、视网膜纤维的组织和轨迹/投射中很重要 。 因此 , 黑色素生物合成受损会破坏视网膜分化和视交叉交叉的精细胚胎学过程 , 最终导致眼球震颤和出生时视力下降 。 黑色素缺失或减少的眼科表现还包括虹膜色素减退伴透照缺陷、中心凹发育不全、眼底色素减退 , 以及闪光和图案视觉上的视交叉错误路由(穿过视交叉以支配对侧皮质的轴突数量增加)的标志性发现诱发电位(VEP) 。
【做了白化病基因检测可以知道能否生出健康的宝宝吗】眼皮肤白化病(OC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睛、头发和皮肤中的所有色素组织 。 眼皮肤白化病的估计患病率为20000人中有1人 。 由于创始人效应 , 例如在美国、非洲、印度和日本 , OCA的全球发病率和分布在不同人群之间差异很大 。 眼皮肤白化病包括八种临床亚型OCA1-8 , 七种不同的基因发生突变 , 这些基因编码参与黑色素合成和酪氨酸积累的酶或膜转运蛋白 。 由酪氨酸酶(TYR)突变引起的OCA1可进一步分为IA型眼皮肤白化病(OMIM #203100) , 其特征是由于产生无活性酶(“酪氨酸酶阴性” , 完全OCA)而完全缺乏酪氨酸酶活性 , 以及OCA IB型(OMIM #606952) , 以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为特征(“酪氨酸酶阳性” , 部分OCA) 。 OCA1是白种人中最常见的亚型 , 估计患病率为40000分之一 , 约占全球病例的50% 。 OCA2 (OMIM #203200)由眼皮肤白化病基因(以前称为“P”基因)突变引起 , 是全世界最常见的白化病形式;据估计 , 非洲裔美国人的患病率为万分之一 , 高加索人为三万分之一 , 而在非洲南部地区则接近三千九百分之一 。 OCA3 (OMIM#203290)在非洲种族患者中的发病率为8500分之一 , 并且与其他眼皮肤白化病亚型相比不太严重 。 它是由酪氨酸相关蛋白1 (TYRP1)的突变引起的 , 该蛋白编码一种酶 , 该酶参与从酪氨酸到真黑素的下游生物合成 。 TYRP1的突变与酪氨酸酶的早期降解和黑素体的晚期成熟有关 。 OCA4 (OMIM #606574)是由膜相关转运蛋白(MATP)基因SLC45A2的突变引起的 , 虽然通常不常见(估计患病率为十万分之一) , 但它在日本人群中更为普遍 , 占日本人口的24%眼皮肤白化病案件 。 OCA5 (OMIM #615312)被映射到4q24.OCA6 (OMIM#113750)上的一个基因座 , 该基因座来自蛋白质转运蛋白基因SLC24A5的突变 , 该基因也参与黑色素合成 。 OCA7 (OMIM #615179)与LRMDA或c10orf11基因的突变有关 , 该基因编码富含亮氨酸的黑素细胞分化相关蛋白 。 OCA8 (OMIM #619165)是由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CT)基因突变引起的 , 该基因在真黑素合成途径中催化多巴色素产生二羟基羧酸 。 OCA5-8极为罕见 。
推荐阅读
- 卫星星系的异常排列更加说明宇宙冷暗物质结构确实存在
- 拯救脱发新思路!《Science》子刊:毛干生成率近100%
- 从多卫星数据挖掘地球的“暗物质环”
- 土卫二“泰坦”上真的有生命存在吗?为什么会出现融化的海洋呢?
- 34小时内发射三枚火箭,SpaceX有望完成一年发射60次的目标
- 一定要让科学家敢说真话
- 《疯狂动物城》
- 小熊座流星雨来临,会留下陨石吗?流星雨频频出现是好事吗?
- 恐龙6500万年前就灭绝了,人类历史不过百万年,中间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