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同有话说
生活的高压 , 不良的作息 , 甚至是无法阻挡的衰老 , 种种因素让我们日渐头秃 , 在现代医疗束手无策时 , 再生医学再一次带给我们惊喜 。 相信随着全球各地科学家的努力 , 我们终将迎来与脱发和解的那一天 。
不知何时起 , 原本茂密的秀发如潮水般退去 , 万千中青年不得不踏上了“生发”的不归路 。
脱发 , 压在当代成年人身上的一座大山 。 据统计 , 我国脱发人群突破2.5亿 , 20-30岁的年轻人更是成为了“发量退潮”的主力军 。
然而 , 试过了药物涂抹 , 坚持了民间食补 , 他们的发际线却没有丝毫停止后移的迹象 , 难道防脱的尽头只能是植发吗?
就目前的技术而言 , 植发只能算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权宜之计 , 即通过征用后脑勺茂密的毛囊 , 去填补日渐稀疏的头顶 ,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挽回颜值 , 却无法增加头发的总量 , 严重脱发人更要面对“无发可征”的困境 。
该如何给发量“逆天改命”?《Science》子刊上的一篇文章日前提供了全新思路 。
研究者通过使用低浓度基质胶控制上皮和间充质细胞的空间排列 , 成功制造一种毛囊类器官 , 可以实现体外毛囊发生和毛发生长 , 其中毛干生成率约为100% , 为广大脱发人士打开了新的治疗大门 。
△研究被刊登于《Science Advances》(影响因子:14.957)
01、你的脱发究竟是何原因?
时常被谈及的脱发有两种:雄激素性脱发和斑秃 。
雄激素性脱发(以下简称“雄脱”) , 也称脂溢性脱发 , 通常由于体内雄激素中的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DHT)所致 , 这种更强的雄激素会缩小我们的毛囊 , 使得头发变得细软而易脱 。
此外 , 虽然名字里带有“雄”字 , 但这种疾病不是男性专属 , 只是相较于男性雄脱患者醒目的“地中海” , 女性患者的症状喜欢藏在日渐稀疏的发缝中 。
△双氢睾酮(DHT)是毛囊微型化的罪魁祸首
再说斑秃 , 这种脱发算得上是真正的“秃如其来”了 , 患者常常只是睡了一觉 , 就发现头发秃了一块 , 全程没有一点点防备 。
在暗中操纵这一切的是我们体内的免疫细胞 , 处于紊乱状态下的“人体卫士”会变得敌我不分 , 将自身毛囊当成“入侵者”消灭掉 , 头发自此连根掉落 。
目前 , 雄脱和斑秃都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 。
治疗雄脱基本可以总结为“药不能停” , 如FDA批准的两款药物—米诺地尔和非那雄胺都需要长期涂抹 , 一旦停药 , 好不容易繁荣的发量就有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 。
而后者算得上是难治性疾病 , 虽有免疫治疗等抑制方法 , 但大多时候更依赖于患者的自愈 。
除了这两种常见的病理性脱发外 , 还有一种根本性原因常常被我们忽略 , 那就是衰老 。
众所周知 , 毛囊干细胞是毛发的“生产厂” , 但来自美国细胞大学的科研团队曾发现:衰老会让毛囊干细胞不断“跑路”!
研究者利用荧光蛋白标记了年轻小鼠(6-8个月)和老年小鼠(20个月以上)的毛囊干细胞 , 通过对比 , 他们发现年老小鼠的毛囊干细胞数量更少 , 形态上更萎缩、干瘪 , 且伴随着功能的严重缺失 。 更重要的是 , 研究者观测到:毛囊干细胞还会在老年出逃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你的毛囊干细胞正在计划出逃
也就是说 , 随着机体的自然老去 , 我们的毛囊干细胞不但会变得“功能低下” , 还会“消极罢工” , 这么看来 , 老年毛发稀疏 , 几乎是所有人的最终宿命 。
拿什么拯救这必脱的命运?日本科学家们日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 或许我们能丢掉“南发北调”的现代植发法 , 利用类器官在体外长出自己的真头发!
02毛囊类器官体外再生毛发
类器官是一种由干细胞或器官祖细胞发育而来的 , 与体内的来源组织和器官高度相似的“微型器官” , 能够真实地模拟器官组织的生理特性 。
推荐阅读
- 有18位宇航员长眠太空,最远一个已经飘到冥王星,将要飞出太阳系
- 事物变化的时间外化
- 猜一猜:以下哪种哺乳动物会飞?它为什么会飞?蚂蚁庄园今日答案
- 身体的免疫系统是怎么对抗病毒的
- 一条狗的使命:代替人类送上太空,至今还在地球轨道流浪
- 在月球上种植出一片森林,你期待去月球生活吗
- 从多卫星数据挖掘地球的“暗物质环”
- 张开双翼的中国空间站,时隔一年大变样,现成的科幻电影素材
- 强大的恐龙帝国真的是因为那一颗巨大的‘火流星’而灭绝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