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文章图片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文章图片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文章图片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文章图片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


文章图片


这个自来水厂用雾气来生产水 , 你听说过吗?这期聊聊摩洛哥山区老百姓利用科技 , 获得了汉武帝一样的待遇 , 喝上了甘之如饴的露水 。
摩洛哥Anti-Atlas山脉 , 与撒哈拉沙漠接壤 , 由于其半干旱的气候 , 是摩洛哥最干燥的地区 。 随着气候变化 , 干旱加剧 , 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 沙漠蔓延越来越广 。 布特梅兹吉达山山坡上的村庄由糟糕的道路连接 , 在这里 , 土著人以农业为生:养蜂 , 偶尔种植小麦、大麦 , 饲养山羊和鸡 。 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 , 男人只能前往城市里找工作 。 村里绝大多数时间都只有妇女、儿童和老人居住 。

这里与撒哈拉沙漠相邻 , 年降雨少且集中 , 水资源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此前这里获得水源只有两种途径 , 一是收集零星的雨水 , 只够牛和人喝 。 二是每天需要小孩和妇女长途跋涉4小时到山谷购买市政井水 , 但这里的井水重金属含量越来越高 。 现在这里最迫切的需要就是干净的水源 , 还要足够便宜 。
似乎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德国科学家是如何帮助他们用上自来水的 。
向大自然学习
科学家留意到 , 这里山坡的正面和背面植被生长情况差异很大 , 如果植物是利用降雨 , 不应该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情况 。 经过研究 , 他们发现当地的松树每天可以用针叶从雾中“梳理”出50升水 , 沙丘草每个有雾的夜晚都能获取4升水 。 连小小的甲虫也有这样的技能 , 它们低着头站在雾云中 , 当身上的雾气聚集成小水滴的时候 , 它们就会通过背部的凹槽引流到嘴边 。

科学家发现这里并非没有植物 , 但这里的植物不利用土壤中的水分 。 经过研究 , 发现当地的植物通过雾气汲取水分
人类是否也可以向大自然学习如何取水呢?
【“捕云者”喝天上的水,一举解决山区缺水困局,科学家雾气制水】最早品尝雾水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露水 , 当属汉武帝 。 汉武帝命人打造一套专门收集露水的铜人 。 每日上朝前 , 都要饮用凝结在铜人顶上的露水 。 当然那时候的空气好 , 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汽车和工厂 , 这样喝肯定是不行的 , 但是摩洛哥山区可以呀 。
德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测试 , 开发出了一套系统 , 称之为“捕云者” 。
科学家收集了当地关于风速和风向、相对湿度和温度、降水和雾气水量等大量的气象数据 。 这些数据用于确定该位置是否值得从雾气中生产水 , 以及收集器将以什么角度与风向对齐 。

科学家为当地人发明了一种“人类叶片” , 用于捕获空气中的水汽 。
捕云者本身由微小的三角形构成 , 夹在由塑料制成的坚固网格之间 。 风自然地将雾气引导到网中 , 这些网垂直悬挂在山上 , 将水滴捕获在其网内 , 然后这些水滴落入下面的槽中 , 通向收集饮用水的蓄水池 。 他们用两年时间对不同的网结构进行了试验 , 证明单丝网是最有效的 。 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时间 , 捕云者每平方米的“渔网”能收获四到二十五升水 。

科学家为当地人发明了“人工叶片” , 用于捕获空气中的水汽 。
这是一种有效且耐用的雾水收集器 , 可在雾密度高的地区将空气中的水分转化为清洁的饮用水 。 有助于为布特梅兹吉达地区的人们供水 , 为妇女和儿童腾出时间工作和学习 。 它安装快速简便 , 不需要能源 , 维护成本极低 。 所有使用的都是安全的食品级材料 , 还可以承受11级大风 。 捕云者优秀的性能保证了无数人以低成本获得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高标准饮用水 。

每平方米一年可以获得22升纯净水
渐入佳境的生活
科学家除了建造31个“捕云者”外 , 还铺设了管道26公里 , 修建蓄水池五个 。 平均每平方米每年“收获”22升纯净水 。 共1600平方米的捕云者工厂 , 每年就有37000升纯净水 。 除了为15个村庄 , 大约1250人和一所学校提供饮用水 , 还能用于农业灌溉和7000头牲畜饮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