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汇源果汁 , 这个曾经有着国民级果汁称号的品牌倒了 。 从2008年那场引起轰动的并购事件开始 , 汇源可以说就一直在走下坡路 。
到了2021年 , 汇源创始人朱新礼更是与女儿双双辞职 , 企业本身也从港交所退市 , 宣布破产重整 。 此时我们不禁好奇 , 汇源作为一个在中国有着近30年历史的老牌国产企业 。
为何在今天说倒就倒呢?2008年与可口可乐的那场失败的并购 , 又为何让庞大的汇源在那之后就一蹶不振呢?本期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走进汇源和朱新礼的故事 。
并购谜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场发生在2008年的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并购事件 , 为何会对汇源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 。 2007年汇源从港交所上市之后 , 其市值在一年之内就突破了60亿人民币 。
奠定了其国民果汁的地位 。 此时可口可乐看上了汇源 , 表示希望以179亿元的巨资收购汇源 。 这对于一个估值不过60多亿元的果汁品牌来说 , 是一笔天价 。
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分析 , 可口可乐居心不良 , 当时可口可乐已经有了自己的果汁产品 , 跟汇源一直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
【百亿国民果汁品牌倒了,只因创始人踩了个坑,可口可乐为何这么做】突然如此大方地拿出这么多钱想要并购对方 , 其中必有猫腻 。 但就是这么明显的一个鱼饵 , 汇源创始人朱新礼还就咬钩了 。
他开始允许可口可乐在企业内部干涉管理 , 美其名曰方便日后的交接工作 。 结果在2009年时可口可乐突然变卦 , 放弃了收购汇源的计划 。
这就让内政已经被可口可乐给搞得一团糟的汇源造成了致命一击 , 直接导致了汇源后来的一蹶不振 , 甚至是破产重整 。 那么一个如此离谱的坑 , 为何朱新礼还会去踩呢?
我们还得从他初创汇源的时候说起 。
白手起家朱新礼出生于50年代 , 在山东沂源的一个农民家庭出生 。 此君在改革开放之前就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 他并不是什么厂长和官员 , 而是靠着一手开卡车的好本领发家致富 。
在1978年改开之后 , 朱新礼的这项本领更是为他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路 , 因为生意总是离不开运输 。 就这样 , 靠着开大货车搞运输致富的朱新礼 。
也在运货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的商机 。 起初 , 朱新礼平时运输的货物主要是建材 , 但他后来发现自己的家乡沂源县有很多优质的水果 。
只不过由于当年冷链运输技术尚未普及 , 村里的水果只靠村民的话根本没法卖到更远的地方去 , 这就让村民的生活也因此难以改善 。
于是为了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 周新礼又号召了一批县里的卡车司机 , 将村子的水果运到大城市出售 , 一来自己能赚到钱 ,
就这样 , 朱新礼靠着自己的努力 , 以及村民的认可 , 在1983年被推选为了村里的村委会书记 。 但时间一久 , 朱新礼也发现 , 只靠卡车运输也是治标不治本 。
如果能就地将水果加工成保质期更长的产品 , 比如罐头 , 或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朱新礼说干就干 , 在1991年辞去了所有的公职 , 靠着多年搞运输的继续建立了汇源 。
只不过当时的汇源的产品还是罐头 , 并不是果汁 。 沂源县的水果质量很好 , 因此朱新礼的产品也颇受欢迎 , 值得一提的是 , 当时中国的很多罐头厂的主要客户是欧美国家 。
朱新礼为了和外国客户更好的沟通 , 小学都没读过的他甚至还自学了英语 , 让产品能够远销海外 , 出口创汇 。
跌落神坛到了1995年 , 中国的罐头出口热潮正在逐渐消退 , 朱新礼的汇源也亟待新的机遇 。 很快他就确定了发展方向 , 那就是鲜榨果汁 。
朱新礼选择果汁的原因其实很无奈 , 当时的汇源能生产的东西只有两种 , 那就是饮料和罐头 。 现在罐头卖不动了 , 传统的饮料市场又竞争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