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强国】未来或不用佩戴电极!非接触心电图实时监测来了( 二 )


ECG技术的广泛应用
如今 , 心电图检查已成为临床四大常规检查项目之一 , 应用范围已超出心血管病的诊治 。 通过做心电图 , 人们可以发现诸多疾病 。 如心律类型 , 窦性心律、房性心率还是交界性心率;心律失常 , 包括早搏性质 , 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还是交界性早搏;预激综合征;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脏传导异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 还可以发现电解质异常 , 如高血钾、低血钾 。 也可以鉴别胸痛原因 , 如有晕厥、昏迷、休克时 , 除外心脏疾病导致等等 。
从原理来讲 ,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影响着全身各部 , 使体表的不同部位发生了电位差 , 产生了电动力 , 在心电周期过程中 , 此电位差也在不间断的变动 , 通过心电图机把这变动的电位差纪录成曲线 , 就是心电图 。 而心电电极正是心电图机或者心电监护仪与身体相连接或者接触的部分 。
通过心电电极 , 可以将心脏跳动时产生的电活动传导到心电设备后再转变为心电图波形 , 从而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指导治疗 。 心电电极包括一次性和可以重复使用两种 , 一次性电极是金属胶片 , 可以直接贴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 主要用于心电监护时使用 。 重复使用的电极主要是在心电图检查时使用 , 是心电图机的一部分 。
心电图的电极一般有12个 , 其中肢体导联有6个 , 分别是Ⅰ、Ⅱ、Ⅲ、avL、avF、avR , 胸导联也有6个 , 分别是V1、V2、V3、V4、V5、V6 。 V1导联呈红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 V2导联呈黄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 V3导联呈绿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V2与V4连线的中点处 。 V4导联呈棕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V5导联呈黑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V6导联呈紫色 , 探查电极放置于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现在 , 我国科学家的这一重要进展 , 实现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非接触人体心电图实时监测 , 突破了百余年来心电图仅能通过接触式传感器获取的局限 。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 , 人们不需要佩戴电极 , 也不需要去除衣物 , 就可以用无感的方式完成心电图(ECG)监测 ,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
与世界医学同步 , 中国心电图技术的应用也在持续发展中 。 1928年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购进了两台Cambridge公司生产的心电图机 , 开启了我国心电图应用的先河 。 截至1949年 , 协和医院已积累了几万份双极肢体导联心电图资料 。 1950年黄宛教授回国 , 及时将原来的旧式心电图机改造为单极导联心电图机 , 再次与世界同步 。
此外 , 中国正常人心电图数据库的研究业已完成 , 预计不久的将来 , 中国心电图专著中有关心电图的正常值、异常值将更换为中国人自己的数据 , 标志着中国心电图领域已跨入一个新纪元 。
(中国小康网综合光明日报、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百度百科等)
作者:风华
审核:龚紫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