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能否被“挖穿”?苏联曾用了24年试验,最终得出结论( 二 )



深下地幔高导电的超离子态

虽然地壳属于固体 , 但是由于高温 , 使得硅酸盐拥有了很强的延展性 , 可以在很长时间内进行非常缓慢地流动 。
地幔内部的游动表现在地壳 , 也就是地表上就变成了板块运动 。 通常地幔的熔点和粘性会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 比如从地幔开始越向下压力越大 , 而地幔下部分要比地幔的上部分更牢固 , 地幔的上部分比地幔的下部分更加容易流动 。
所以地幔又被分为两部分 , 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 。 上地幔有一个软流层 , 就是容易流动的部分 , 这里由于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聚集 , 所以这些元素会把岩石熔化成岩浆 , 所以说 , 这里也是岩浆的发源地 。

岩浆喷出
而下地幔前文科普到了 , 相对于上地幔压力更 , 所以也更坚固密度更大 , 因此这里是非常坚硬的固态 。
最后就是地核 。 地核的密度要比地表的每平方米多出两千千克 。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 , 地球最核心的区域要比地表有着密度更高的物质 。 同时这里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巨型的核反应堆 。

地球内核
地核由两个部分构成 , 属于固体的内核以及被包裹在外面的液体外核 。 固体内核半径为1220公里 , 而它们俩合在一起的总半径是3400公里 。 固体内核和液体外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
这是由于在45亿年前的最早时代地球 , 那时地球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火球 , 不像现在是一枚水球 。 火球时期高温熔融状态就使得比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到了地球的核心 。 而比较轻的就逐渐漂浮在地表上 , 也就是现在地壳 。 在这样的过程被叫做行星分化 。

地球变“火球”
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地核的主要成分就是80%的铁和镍 , 还有一些重元素例如铅和铀 , 当然更有一些其他的轻元素 。
不过最新研究表明 , 地球最内部很可能富含铀金、铂还有其他的亲铁元素 。
而地核的温度非常高 , 地幔于地核的交界处温度就已经达到三千五百摄氏度了 , 而外核于内核的交接温度更是有六千三百摄氏度 , 核心为六千六百摄氏度 , 这个温度快和太阳温度持平了 。

地核的温度几乎可以融化一切物质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 , 如果挖掘地球 , 地壳薄薄的一小层算是很好挖掘 , 如果挖过了充满岩浆的软流层 , 继续向下地幔进攻 , 就会发现那里又硬又坚固 , 非常难以挖掘 。
那么前苏联又是怎么做的呢?
苏联24年挖掘历程由于当时美国人已经率先开启了挖掘莫霍面的行动 , 于是苏联也展开了对决 。 在1970年 , 苏联在科拉半岛附近开启了挖掘计划 , 这个计划就叫做“科拉超深钻孔计划” 。
这个计划里的超深二字一看就体现了前苏联的野心程度 。 于是在那一年的5月24日 , 计划开始了 。

挖穿地球的计划开始了
地上打井可以说轻而易举 。 但是前苏联想要进行任务可是挖穿地球 , 这就已经不仅仅是深度问题了 , 还要考虑岩石的坚硬程度 , 以及地幔地区的压强 , 甚至是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的问题 。
这十分考验钻地材料 。 所以在当时 , 苏联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材料对比 , 最终合成了十几枚号称钻天钻地的探头 , 这些钻头能够在316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正常作业 。
一开始还好 , 这是几个钻头非常威猛 , 但是到达地下深层的时候 , 钻头明显没有那么好用了 。

苏联钻井工人
经过科学家们24年的坚持不懈 , 直到1993年 , 前苏联人挖掘到12262米的时候 , 彻底挖不动了 。 于是计划彻底结束在1994年 。
这时人们对于计划彻底结束的原因议论纷纷 , 大多的推测都不靠谱 , 其实真正挖掘不下去的原因共有三点 。

  • 经费严重不足
首先说前苏联这个挖穿地球计划 , 要比勘探石油更加费钱一百倍 , 钻头是易消耗品要时常更换 , 成本极其高 。 如此看来 , 这个挖穿地心的烧钱项目 , 简直就是一个超级销金窟或者无底洞 , 根本就填不满 。
而且当时苏联在和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打仗 , 这张战争花了将近一千亿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 所以在此之前更没有钱分给钻地工程了 。

在阿富汗战场的苏军
  • 技术不达标
其实钻地面还算是比较容易的了 , 当挖掘到一万多米的时候 , 钻杆看似钢铁之躯能无坚不摧 , 实际上它在一万多米的地下就像面条一样柔软 , 说断裂就断裂 , 丝毫没商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