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捞出50万斤鱼!查干湖的鱼为何越捞越多?到底是不是洗澡鱼?( 二 )


首先“渔把头”会根据自己的经验 , 比如鱼呼吸的时候会往外吐泡 , 本身气泡往上冒的时候 , 就会贴在冰上了 , 因此周围气泡多的地方 , 就证明大规模的鱼群就在那里 。
找到鱼群的位置、还要了解不同鱼的习性、需要什么样的鱼 , 需要去什么区域去找 , 这样即便看不到冰面以下 , 也能精准下网 。 比如花鲢是生存在水下中层的鱼 , 白鲢是上层的鱼 , 而鲶鱼、黄颡鱼是底层的鱼 。
下网口找到后 , 就可以使用工具在几十公分厚的冰层上钻出一个一米宽的冰洞 , 然后下网;接着“渔把头”会在这个位置周围每隔15米继续打洞 , 这些洞被叫做导网孔 , 可以引导渔网到底怎么走 。
【一网捞出50万斤鱼!查干湖的鱼为何越捞越多?到底是不是洗澡鱼?】要知道渔网通常来说都是2公里长 , 这么巨大的渔网单靠人力根本拉不动 , 于是“渔把头”跟渔民们会用上传统技艺 , 那就是使用马拉车 。
在渔网前头套上一个大绳子 , 系在绞盘上 , 然后通过大马围着绞盘“推磨” , 带动渔网前进 , 渔网很快就能被拉上来了 。
最开始是一匹马 , 随着渔网越来越沉 , 马儿也越来越多 , 最多能上6匹马 。
这一壮观的情景 , 在每年查干湖的现场总被很多人津津乐道 , 捞鱼也是一种科技与狠活呀 。
结尾每年冬捕节 , 查干湖依靠这种延续千年的传统捕鱼方式 , 就能吸引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
如果大家去过现场的话 , 肯定震撼人心且大开眼界 , 如今查干湖冬捕奇观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 , 这不仅对查干湖来说是非常荣誉的事情 , 对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
像这么传统的文化 , 就应该好好保护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