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东天山的传说 ——从哈密到巴里坤

天山|东天山的传说  ——从哈密到巴里坤

文章图片

天山|东天山的传说  ——从哈密到巴里坤

文章图片

天山|东天山的传说  ——从哈密到巴里坤

文章图片



文/于聚义
【天山|东天山的传说——从哈密到巴里坤】告别哈密 , 我们决定不走常规的哈密、鄯善、吐鲁番常规的传统线路 , 而是向北翻越东天山 , 走巴里坤、木垒、奇台县的古丝绸之路北线 , 这里有G7京新高速 , 一是可以躲过七月流火的天山南麓高温 , 二是领略一下东天山的高山草甸风光 。 虽说我到过巴里坤草原 , 还在巴里坤采访、拍摄过电视片 , 但是对东天山的高山牧场非常向往 , 却没有机会上过东天山 , 这次就算是一次圆梦之旅吧!

天山山脉将哈密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 山南有回王府、坎儿井、博物馆(千年干尸)等场景;山北有巴里坤古城、鸣沙山、胡杨林等景区 。 不想上山者可以走天山隧道 , 安全而快捷 。 想走盘山道者可以领略天山美景 , 追寻古文化的天山庙 。 我们选择后者的盘山道 。

车出了哈密市 , 按照路标 , 我们前往巴里坤、伊吾方向驶去 。 面前的东天山坚挺错落 , 褐色中宣誓着它们亿万年的从容 。 双向四车道的高速路同样从容 , 舒缓着 , 弯曲着伸向天山深处 。 车行其上 , 平稳舒畅 。 高速上几乎没有车辆 , 平展展的车道任你潇洒驰骋 。 不一会儿 , 我们到达天山脚下 , 路标提示限速40码 。 进山的盘旋道上不时出现羊群 , 牛只 , 扑面而来的是草原牧场的气味 。 这是我久违的味道 。

盘旋而上 , 到达山顶 , 一片平坦的高山草甸出现在眼前 , 燥热的气温一扫而去 , 迅速感觉到一阵凉意袭来 。 停好车 , 我们踏进草甸 , 松软的草地犹如踩在厚厚的地毯上似的 。 一块石碑上醒目刻着红色“东天山”三个大字 , 海拔高度为2700米 。
东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白石头、鸣沙山、松树塘、天山庙和寒气沟五个景点 。 “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 , 从哈密市区沿哈巴公路到天山风景区的70多公里路程中 , 可以领略到绿洲、大漠戈壁、草原、森林和雪峰五大自然景观 , 沿途的海市蜃楼、烽燧驿站、汉碑唐庙、牧场毡房、鹿群 , 可谓融丝路风情于一线、集西域特色于一体 。

东天山风景区自然风光美不胜收 , 绿草茵茵 , 一望无边;但可预见的是这里冬季肯定银装素裹 , 千里冰封 。 这里既有巍峨的高山冰川、浩瀚的林海 , 也有一望无际充满生机的大草原 。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外 , 还有供游人休闲、娱乐的各类度假村 。 盛夏这里气候凉爽 , 是绝佳的避暑之地;隆冬这里白雪皑皑 , 银装素裹 , 是赏雪、玩雪的好去处 。 天山庙具有天山第一庙称誉 , 在既不主张人造景观 , 又能使古庙得以延续 , 成为这一高山寺庙文化重显人间 。 站在山顶远眺盘山公路 , 鸣沙山、巴里坤草原尽收眼底 , 真是一处自然、人文结合的旅游胜地 。
下了山 , 一马平川就到了巴里坤县城 。 巴里坤一说系突绝语“虎湖”之意 , 因巴里坤湖而得名;一说系蒙古语“巴尔库勒”的谐音 , 意为“虎前爪” , 以地势险要取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 。 真是众说纷纭 , 单就巴里坤的名字就非常吸引人 , 您说是不是?

巴里坤古称蒲类 , 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进入新疆的第一重镇 , 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 一直是中原王朝经营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交通中心 。 巴里坤还是全国三个哈萨克自治县之一 , 是一个紧邻蒙古国的边境县、高寒县、易灾县 。 这里是著名的解放军剿匪县 , 吾斯曼土匪就是在这里被抓捕的 。 这里还有丰富的石油、芒硝、煤炭、黄金、膨润土、风能等资源 。
我们在巴里坤县城的风味一条街吃午饭 , 一份手抓饭 , 一份拉条子 , 风味独特 。 然后驱车继续西行 , 不一会儿就到了木垒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