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公司“接棒” , 探索地心之旅继续
冷战结束之后 , 美国人也开始对于地心挖掘这种既费钱又没有实际“干货”成果的科研项目厌倦了 , 美国国会终止了莫霍面相关科研项目的拨款 。 各国在科技研发方面越来越注重效益与实际收获 , 而非追求政治上的象征意义 , 此后三十年间 , 人类对地心深度的钻探项目 , 基本都是以石油天然气商业开采挖掘为主 。
2008年 , 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深度达到了12289米;2011年 , 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P-11油井达到了12345米;2012年 ,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的Z-44 Chayvo油井达到了12376米 。 这些石油勘探项目的掘进深度均已经超过了科拉深井项目 , 不过这些井都不是竖直向下钻探的 , 因为大型石油公司不是为了挖石头获取岩芯 , 而是为了挖石油 , 之所以挖那么长的延伸井 , 是为了用延伸井把许多油气藏串联起来 。 以实际的垂向深度计算 , 科拉钻孔依然是迄今为止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建筑结构 。
不过既然是商业钻探项目 , 那就与政府拨款的纯科研项目不同 , 石油公司愿不愿意挖井 , 完全取决于项目的商业前景 , 或者说得更具体一点 , 与油价水平的高低是息息相关的 。 高油价是刺激石油企业提升资本开支的最主要因素 , 而资本开支通过钻井转换成为产量 。
最近20年 , 在2013年之前的高油价时期 , 石油企业总体利润水平较高 , 相关资本开支处于高位 。 不过从2014年起 , 直到2020年的“负油价”时期 , 由于OPEC与美国页岩气企业的油价“价格战” , 国际油价持续下行 , 相关的石油钻探活动强度持续走低 。
2020年全球油气上游资本开支仅为3280亿美元 , 较2019年下降32% , 处于近10年来最低水平 。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 , 尽管2021年油气价格反弹 , 但资本开支依旧偏紧 , 全年油气勘探资本开支3510亿美元 , 仍低于2019年水平 27.3% 。
不过分类型来看 , 不同类型石油公司的资本开支情况存在差异 , 其中以五大国际石油巨头(BP、Chevron、ExxonMobile、Shell和TotalEnergies)为代表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资本开支减少;而以沙特阿美、俄罗斯的Gazprom以及我国“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家油气公司资本开支恢复速度较快 。
以文章开头提到的中国石化元深1井为例 , 该井最深到达目前四川盆地埋深最深的油气层——灯影组台缘丘滩气层 。 而据中石化官微介绍 , 其在四川盆地矿权区内拥有深层天然气资源量15万亿立方米 , 是中国天然气未来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 。 为了保证我国的油气供应稳定可靠 , 未来我国石油勘探巨头“三桶油”在未来数年仍然会维持较为稳定的勘探开支 , 我国石油钻井的最深纪录在不久的将来依旧有望被刷新 。
结语
对于进军地心 , 科学界对它的讨论已有数百年之久 。 早在17世纪 , 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就设想过挖掘一条穿过地核的隧道作为新的旅行方式 , 并致函牛顿进行讨论 。 在19世纪的科学家看来 , 以当时的技术条件 , 钻一个直通地心的洞可比发射飞出太阳系的飞行器简单多了 。
【挖地钻井1万米!除了石油,地底科学家还发现了……】不过时至今日 , 人类发射的宇宙飞船早已发出太阳系 , 而人类对地心的探索 , 还仅仅止步于地壳下方10公里多一点的区域 。 如果把整个地球比作一个橘子 , 那么之前我们提到的科拉超深钻孔就连橘子皮都没有挖破 , 实在是有些太微不足道了 。 根据地质学家的估计 , 地心温度在6000℃以上 , 而太阳表面温度不也就5000多℃而已 , 更不要说地心深处的极端压强了 。 从这个角度分析 , 征服地心 , 确实比探索太阳还要困难不少 。
推荐阅读
- “烟火气”归来!昌平线下消费显著升温
- 南太平洋出现“神秘怪响”,3000公里外都能听到,是海底文明?
- 若是地球上所有海水都变成淡水,会发生什么?
- 美国警告:南极帝企鹅因气候危机面临灭绝风险
- 鲨鱼其实也很惨:被其它霸主欺负上亿年的感觉,人类根本不会懂
- 神秘混血喙鲸?巨大类人手掌?盘点2022年被冲上岸的10种奇异生物
- 浮球液位计如何正确选择?
- 古蜥鲸:世界上最早的鲸鱼,从树上跑下来的鲸鱼
- 21种深海生物,做梦不要梦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