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文章图片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文章图片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


文章图片


有时候 , 我们的想法往往会背叛我们的思维 , 想法和实际分离 。
“思维”这个词来自希腊文 , 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 , 目前多半用来指逻辑思维 。 不过广义而言 , 是指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观点 。
我们的所见所闻并非直接来自感官 , 而是透过主观的认识、感受与诠释 。
无论是面对自我 , 还是面对世界 ,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思维方式 。
我们可以把思维比作地图 。 地图并不代表一个实际的地点 , 只是告诉我们有关地点的一些信息 。

思维也是这样 , 它不是实际的事物 , 而是对事物的诠释或理论 。
很多人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 , 到了一处陌生的地方 , 却发现带错了地图 , 结果寸步难行 , 感觉非常尴尬无助 。
同样 , 若想改掉缺点 , 但着力点不对 , 只会白费工夫 , 与初衷背道而驰 。
或许你并不在乎 , 因为你奉行“只问耕耘 , 不问收获”的人生哲学 。
但问题在于方向错误 , “地图”不对 , 努力便等于浪费 。 唯有方向(地图)正确 , 努力才有意义 。

在这种情况下 , “只问耕耘 , 不问收获”也才有可取之处 。 因此 , 关键仍在于手上的地图是否正确 。
我们常常嘲笑“南辕北辙”的人 , 却不知自己也会在错误的“心灵地图”的带领下 , 犯同样的错误 。
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 思维不仅面对世界 , 还面对自我 , 那么“心灵地图”大致上也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关于现实世界的 ,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一是有关个人价值判断的 ,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 。
我们以这些“心灵的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 , 但从不怀疑“地图”是否正确 , 甚至于不知道它们的存在 。

我们理所当然地以为 , 个人的所见所闻就是感官传来的信息 , 也就是外界的真实情况 。
我们的态度与行为又从这些假设中衍生而来 , 所以说 , 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思想与行为 。
自我是在不断发展的 , 世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 , 所以我们行动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应该不断地完善与进步 , 要随时随地来完善我们的“心灵地图” 。
打个比方 , 现在无数的城市旧貌换新颜 , 尤其是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如果有人使用3年前的地图 , 恐怕已经找不到原来的道路 , 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目标了 。

地理如此 , 时空如此 , 何况人心呢?
许多人 , 他们之所以感到困惑、挫折 , 甚至感到迷失了自我 , 就在于他们仍然使用着过去的“心灵地图” 。
仍然按照旧有的生活轨道在向前走 , 他们不知道这幅地图已经需要修改了 。
其实 , 我们的思维从童年就已开始发展 , 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形成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世界的自我思维方式 , 形成了一幅表面上看来十分有用的“心灵地图” 。
我们要按这幅“地图”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坎坷 , 寻找自己前进的道路 。 但是未必有了“心灵地图”就有了正确的行动 。

如果这幅地图画得很正确 , 也很准确 , 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个位置上;如果我们打算去某个地方 , 就知道该怎么走 。
如果这幅地图画得不对、不准确 , 我们就无法判断怎么做才正确 , 怎样决定才明智 。
我们的头脑就会被假象所蒙蔽 , 因为这幅图是虚假的、错误的 , 我们将不可避免地迷失方向 。
我们不能一辈子就带着这一幅“地图” , 我们应该不断地描绘它、修改它 。
力求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 , 这样我们才不会在人间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迷路 。

前人诗云:“流水淘沙不暂停 , 前波未灭后波生 。 ”我们必须要下工夫去观察客观现实 , 这样画出来的“地图”才准确 。
【只有幸运的少数人能自觉地探索现实,永远扩展、冶炼、筛选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但是 , 很多人过早地停止了描绘“地图”的工作 , 他们不再汲取新的信息 , 而自以为自己的“心灵地图”完美无缺 。
这些人是不幸的、可怜的 , 所以他们多半有心理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