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 , 从女孩10岁开始 , 已经连续2个春节没有回家 , 第3个春节也是在短短的5天团聚下分离
到了今年 , 刚好是第四个春节 , 因为聚少离多 , 女孩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冷漠疏远
就在女孩离家的前一天 , 父母就因为期末考试不及格发生争吵 , 还赌气说“今年还是不回家过年”
大概是因为这个 , 女孩才赌气跑到山区的同学家里躲着
邻居女孩的经历 , 让我想到了自己儿时的留守记忆:大概8、9岁的时候 , 每到了腊月二十几号 , 我都会到家门口的三岔路口坐着
那个时候没有电话 , 为了第一时间见到回乡的爸爸 , 就在能看到马路的三岔路口等着
一天、两天 , 一年、两年 , 那个时候哪怕很冷很饿 , 只要能等到爸爸 , 就会一蹦一跳地开心极了
爸爸回家后 , 每天也像是一个跟屁虫一样跟着
后来 , 忘记从哪一年开始 , 爸爸连续几年没有回乡过年
第一年 , 从腊月二十几号蹲守大年三十 , 失望地回家躲在被窝里痛哭
第二年 , 偶尔到三岔路口看看 , 害怕失望 , 也不敢期望太大
第三年 , 得知爸爸要回家 , 等到半夜 , 结果还被爸爸大骂“为什么不早点睡觉”
再后来 , 我习惯了爸爸的批评责骂 , 也害怕独自等待的孤独
那种从期盼、到失落、再到别扭的相处转变 , 让我至今和爸爸的关系都比较冷淡
分享这么多 , 其实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要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
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来说 , 独一无二
而孩子对父母陪伴的依赖 , 也比想象中要敏感
请记得 , 千万不要等到孩子不再需要陪伴才知道后悔 , 更不要觉得孩子大了就不需要陪伴
珍惜当下的每一个时间段 , 用你的真情陪伴去带动孩子的富足内心
健康的内心=健康成长
一个不缺爱的孩子 , 自然也不会通过出走 , 或者恶作剧的方式引起注意
最重要的是有出走的孩子就容易有意外的发生 , 从健康成长的角度避免出走事件发生 , 这是每一位父母必须要查收的健康安全意识
02
当心孩子的厌学情绪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注意到 , 截止今天 , 已是胡鑫宇同学失踪的81天
这个备受关注的失联事件 , 不知不觉已牵动无数人的心 , 同时也渴望一个真相
而经过81天的舆论发酵 , 胡鑫宇家属在昨日和警方会谈了4个小时
而对于会谈内容 , 亲属表示 , 并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按照警方的说法 , 经过对胡鑫宇同学的周围人走访了解 , 可能是孩子存在厌学情绪的自行出走 , 目前也尚未发现孩子的具体下落
针对此前网络发酵的各种舆论和假设 , 警方也逐一进行排查 , 并未发现存在犯罪嫌疑
等了81天 , 最后的结论是孩子可能存在厌学情绪的自行出走
有网友表示怀疑 , 也有网友表示拿出证据、不要推断
其实 , 关于胡同学的失联 , 我想说两件事:第一 , 传播正能量 , 不要以讹传讹 , 避免造成没有必要的麻烦
第二 , 注重孩子的安全意识 , 更需要注重家长的安全教育
和胡同学比较相似的一个真实例子 , 是我小姨的儿子鑫鑫 , 也是15岁
那年的腊月18 , 我提前踏入了回乡的旅途
刚下火车 , 就接到外婆的电话“鑫鑫离家出走好几天了 , 到今天还没有找到 , 看来今年这个年不好过了”
和外婆挂断电话后 , 我立马就拨通了小姨的电话 , 小姨已经憔悴到不愿意讲话 , 简单地说了几句后就挂断了电话
来不及回家放行李 , 我直接加入了寻找鑫鑫的匆忙中 , 一连几天 , 能找到的地方都找了 , 能认识的人也都联系了 , 可结果都是“没有消息”
正当大家不得不往坏的方向去想时 , 小姨打来电话说“鑫鑫回家拿钱被他爸爸稳住了”
原来 , 鑫鑫和一个同样离家的同学计划去外地打工 , 可是又没有路费 , 为了能争取回家收拾行李不被发现 , 他特意和同学躲到没人居住的老宅
好在 , 鑫鑫偷偷回家收拾行李的那天 , 刚好碰到回家老爸 , 就那样 , 也避免了一场“出逃”计划
后来 , 和鑫鑫聊天时得知 , 他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不想上学” , 而厌学情绪的背后 , 也反映了小姨那“不健康”的教育
一向强势惯了的小姨 , 有着一张特别啰嗦的嘴巴 , 经常说着最狠的话、释放最关心的情感
小时候捂着耳朵还能过去 , 可是随着进入青春期后 , 鑫鑫越来越讨厌这种不被尊重的态度
推荐阅读
- 知否:康姨妈谋害盛家 为何王老太太如此惧怕长柏
- 广州:男子偷拍女孩被热心群众抓包,男子狡辩:“不小心拍到的”
- 真实的澳大利亚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 欢迎跳单新业主早日装修入住!真是晦气,男子买了新房却被中介贴了大字报在门口,说他们买房跳单
- 2015年千里奔袭“杀人计划”:来历不明的凶手,手机导航来行凶?
- NBA五笔轰动性极大却以惨败收尾的交易:篮网两次沦为冤大头!
- 俩“小仙女”在北京仨商场连偷12家店铺被刑拘!年龄虽小前科累累
- 女子拿57500元到银行换新钱,事后接到银行电话:你多拿一捆100的。
- 胡鑫宇失踪案:工作人员曾主动关闭摄像头20秒,背后利益链多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