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辟谣,信息量巨大!大家别信了( 二 )


4. 即使发烧 , 但CT显示没肺炎也是无症状?错!
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 无症状感染者的定义是: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 , 无相关临床表现 , 如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 , 且CT影像学无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 ⑧
5. 早阳早好?错!
钟南山院士在12月15日讲座上谈道 , 实际上 , 感染新冠是一个自然规律 , 大家并不是主动要去得病 , 但由于奥密克戎传播性很强 , 是大概率会感染 。 不过感染的时间拖得越晚 , 估计感染后出现辛苦症状的机会越来越少 ,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是这样 。
他表示 , 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 “我相信到最后 , 会越来越多感染者是无症状 。 ”⑨
6. 重复感染症状会更严重?不是!
重复感染会不会让症状更严重?据新华社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专家解答 , 目前没有定论认为重复感染会出现更严重的临床结果 。 从目前病例来看 , 即便个别患者在重复感染时出现症状加重的倾向 , 这一比例也非常低 。 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 , 不论是第一次感染 , 还是再感染 , 发生重症的概率都很低 。 ⑩
7. 发热程度越严重 , 说明疾病越严重?不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陈壮桂12月10日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 , 发热的程度不能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 退热药不能有效地缩短发热的病程 , 其退热效果也不能用来鉴别发热的病因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 如果退热药效果不理想 , 应该积极寻找导致发热的病因 , 对因治疗更重要 。 ?

毛圆圆/摄
【关于治疗】
1. 早吃药、多吃药 , 新冠好得快?错!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12月9日在接受央视《新闻1+1》连线时表示 , 吃药主要是缓解症状 。 一般从第二天 , 患者最难受时开始吃药 , 或当患者觉得症状影响休息、睡眠时 , 就可以吃一些缓解症状的药 。 太早吃药起不到缓解症状的作用 。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周鹏翔、董淑杰12月13日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指出 , 不推荐同时服用多种治疗同一症状的药物 , 选择1种即可 。 对于同一症状 , 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不能加快病情好转 , 反而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 。 ?
2. 发烧了就要吃退烧药?错!
周鹏翔、董淑杰12月13日在接受中国网采访时指出 , 体温在37.5℃~38.5℃之间时 , 优选物理降温 , 当体温升至38.5℃以上可以使用退烧药 。 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或症状较重但体温未升至38.5℃的发热患者 , 如果出现精神萎靡或合并其他系统症状 , 也可谨慎服用退烧药 。 退烧药使用一般不应超过3天 , 若症状仍未缓解 , 建议就诊 。 ?
3. 症状缓解后 , 继续吃药巩固疗效?错!
周鹏翔、董淑杰介绍 , 新冠康复治疗的药物中 , 绝大部分为对症用药(如退烧、止咳、化痰、缓解流涕、鼻塞、咽痛、咽干、腹泻等) 。 若不舒服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了 , 就应该及时停止使用这些药物 , 无需“巩固”疗效 。 ?
4. 感染后症状消失 , 就意味着没有传染性了?不能这样判断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12月1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表示 , 根据临床上的观察 , 目前大多数人感染后的症状持续3-5天 , 之后大部分症状都会消失 , 比如发热、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都会消失 。
“但从我们专业的角度看 , 症状消失与否不能作为有没有传染性的判断标准 。 ”郭威解释 , 每个人的机体免疫力不同 , 对新冠病毒的抵御能力不同 , 症状、病程等都因人而异 , 无法作为判断标准 , 而核酸检测能够最直观地显示感染者体内的病毒排放量 , 便于准确判断 。
每个人的状况不同 , 体内的病毒载量也不同 , 从临床经验看大部分人出现症状6-7天后基本能转阴 。 “一旦连续2天核酸(或抗原)检测均是阴性 , 就可以解除隔离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了 。 ”?
【关于毒株】
1. 北京流行的毒株比广州流行的更毒?没有明显差异!
从流行毒株来看 , 广州、重庆等地主要是BA.5.2 , 北京、保定等地主要是BF.7 。 针对最近引起广泛关注的奥密克戎毒株“北强南弱”说法 , 钟南山院士在12月15日的讲座上解释 , 实际上 , 北方流行的BF.7毒株是在BA.5.2基础上的变异株 , 总体来看 , 南北两种流行菌株并没有明显(本质)差异 , 可能有北京的朋友觉得感染了BF.7之后更容易出现高热 , 酸痛感更明显 , 这可能跟气温或者菌株的进一步逃逸性有关 。 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