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为什么说孤独的人更适合炒股?看完如梦初醒


中国股市:为什么说孤独的人更适合炒股?看完如梦初醒


在任何行业中 , 想要成为一个成功者 , 有一些素质是必不可少的 , 在炒股这行 , 由于金融市场的快速多变 , 对一些素质的要求便显得特别突出 。 比如相信自己、热爱你做的事情等等 , 而要拥有这些素质 , 就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 什么前提呢?——你要有“敢于孤独且甘于孤独的勇气和能力” 。
做其他事情 , 你可以辘辘无为 , 你可以把自己淹没在群众里 , 因为在其他行业中这样 , 其失败的效果并不是很立杆见影 。 但是证券投机这行 , 你绝不可以跟大多数人一样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这一行想要成功 , 你就只能做高手;如果做不了高手 , 你就要失败、就要被淘汰掉 , 只有这两条路 , 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 你要么做一个高手 , 要么做一个失败者 。 不成功、则成仁!
要做高手 , 首先要有自信 , 没有自信 , 你对犯错的恐惧迟早将使你失去思考和做决定的能力 。 没有独立的判断力 , 随大流人云亦云 , 你迟早会发现自己是股票投资的失败者 。 如果你缺乏自信 , 如果你渴望生活在群众里 , 而却没有敢于孤独、甘于孤独的勇气和能力 , 想要做高手 , 可能吗?

交易本身由盈亏组成 , 由对错组成 , 没有只有赢利或亏损的交易 。 在交易中 , 对与错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 , 这种连续性不是指连续获利或亏损 , 而是对与错是交替出现 , 并且永远如此 , 具有连续性 。 同时 , 对与错具有不可分割性 , 如同一张纸的正反面一样不可分割 , 谁也不可能一直获利或亏损 , 谁也不可能把获利和亏损割裂开来 。
对与错在交易市场中的转换性非常快 , 快得甚至来不及反应 , 一笔交易一分钟前可能是获利的 , 而一分钟后却可能变成亏损;也有可能今天获利的持仓第二天又变成亏损 , 这种对错的快速转换是交易市场所特有的 , 也是交易市场与别的市场的一个本质区别 。
交易如钓鱼 , 练的是交易者的静气 。 甚至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 , 在身体保持活跃的同时 , 也必须保持头脑冷静 。 冷静 , 心如止水 , 可以不走样照见周围一切;冷静 , 有条不紊 , 可以妥善抉择;冷静 , 引而不发 , 可以一击必中 。
一旦入市交易 , 则几乎不可能保持头脑冷静 , 由此可见 , 交易成功的主要挑战还在自己这个人 , 分析工具倒不占主要部分 。 工具简明为上 , 不要添乱 。
判断趋势要非黑即白 , 不要灰色 。 非黑即白 , 那么做对的时候 , 自然认死理坚持到底 , 就能让利润充分增长;做错的时候 , 必然极大恐惧 , 快快斩断为上 , 把亏损限于小额 。 判断的灰色状态 , 导致行为的麻痹状态 , 就不可能形成“让利润充分增长、把亏损小于小额”的盈利模式 。 拿一瓶水 , 蹲在地上慢慢倒在一个点上 。 水越积越多 , 水的圈子不停地向四周试探 , 直到某一点突破 , 于是开始流动 。 流动过程中 , 水头不停地左右试探 , 试出方向就流 , 试不出 , 就慢慢积蓄 , 直至突破 , 再开始流动 。 事后看 , 水的路径完全符合重力规律——阻力最小路线 。 但水并不预设方向 , 水流过程即试探过程 。
当市场方向明确、势如破竹的时候 , 属于趋势状态 , 应当追涨杀跌;当市场方向不明、莫衷一是的时候 , 属于平衡状态 , 应按照基本趋势方向逢高卖出或逢低买进 。 不同状态 , 采取不同策略 。
学习交易大致有三阶段:直观直觉阶段 , 看到涨就做多 , 看到跌就做空 , 结果半赢半输;学习积累的阶段 , 看到涨跌不觉涨跌 , 想得很多 , 结果赢少赔多;领悟后再次直观直觉的阶段 , 看到涨还是涨于是做多 , 看到跌还是跌于是做空 , 终于赢比输多 。 这很像读书从薄读厚、再从厚读薄的比喻 , 也暗合修禅三境界 。
很多时候的确很难说涨跌 , 所以技术分析的要领不是预测 , 而是纪律:当一定条件满足后 , 采取一定行动 , 包括等待在内 。 也有不少时候 , 市场方向明确 。 此时 , 预测依然不是重点 , 行动才是重点 。 市场技术分析之所以是纪律 , 首先是要我们养成专注的习惯 , 并且是专注于真正相关的直接市场信息上 , 不让纷繁复杂的消息干扰、淡化原本就不一定强烈的有效信号;其次 , 是要养成行动的果决 , 看不清楚就不做 , 看得清楚就立即做 。 恰似打猎的门道、钓鱼的门道 。
诚然 , 许多在交易所新旧经验的交易者在选股方面所花的时间远比他们为股票可能发生亏损而担心所花的时间多 。 很自然的 , 预期有一笔利润而进入一笔交易 , 要比为减少亏损而退出一笔交易要来劲多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