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地心说,权威性何以延续近两千年?


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地心说,权威性何以延续近两千年?


文章图片


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地心说,权威性何以延续近两千年?


文章图片


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地心说,权威性何以延续近两千年?


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 , 教会压制异议 , 维护地心说的地位 , 影响了日心说正确思想的传播 。 确实有这方面的原因 。
然而 , 亚里士多德学说 , 一直被罗马教会视为异端 。 直到1323年 ,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体系被教会官方认可 , 亚里士多德学说才得到教会的支持 , 也就是教会的影响只有三百多年 。

另一方面 ,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古希腊学者阿利斯塔克就提出了日心说:太阳和恒星都是不动的 , 而地球和行星以太阳为中心做圆周运动 。 后期也持续有学者提出新的意见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 为什么没有教会支持的1500多年也没能动摇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权威性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 ,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亚里士多德理论总体上是正确的 。 实际上 , 一直到17世纪晚期 , 它都作为正确理论在大学里被教授 。
我们现代人觉得地心说是错误的 , 是因为我们从小被教授 , 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 那个年纪我们根本没有判断力 。 如果我们在新的地理体系诞生之前被教授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体系 , 我们也会理所当然的觉得它是正确的 。

前文《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 , 世界上第一个物理体系的建立?》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体系 , 它是建立在当时学者们的普遍认可的经验事实之上的:
  1. 石头之类的物体都是会落下地面的 。
  2. 雨水是会落回地面的 。

  3. 气体是会上升的 。

  4. 天体在天上做周期性运动 。

  5. 太阳、月亮、行星、恒星的运动方式是不同的 。

  6. 天体不会掉下来 。

  7. 物体只有被推动的时候才会运动 。

  8. 地球是球体 。

  9. ......

还有个非观测事实 , 但是被广泛认可的假设:
  1. 天体的运动轨道是完美的正圆 。

亚里士多德体系是对上述所有观测事实做出了解释 , 比如引入了以太这个元素 , 划分月上空间和月下空间 , 是用来解释天球上的物体为什么和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方式不一样 。
比如说土、水有向宇宙中心运动的本性 。 这是在没有地心引力的概念 , 又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 而引入的合理假设 。 它可以解释为什么拿在手里的土 , 一松手就会掉到地面 , 地球另一面的物体为什么也会掉到地面 , 而不是掉到空中;还可以用来解释海洋水平面为什么能保持一定的弧度 。 元素的转化还可以解释下雨、燃烧等现象 。
它是第一个体系化的理论 , 类似于同时期的《几何原本》 , 根据它引入的假设 , 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看到的常见现象 。

如果引入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假设 , 那么根据观察到的天体运动规律 , 必须同时引入另一个假设 , 就是地球在自转 。
在没有发现惯性定律和万有引力的时代 , 它无法解释 , 既然地球在转动 , 为什么向上扔物体还会落回原处 , 为什么感觉不到风......
地球在空中一边绕着太阳转圈 , 一边自己旋转 , 它和当时的人类感知的经验事实存在矛盾 , 在感情上也无法接受的事情 。

当把一些规律用公理体系化的方式组织起来以后 , 推翻里面个别公理的难度就加大了很多 。 简单的否定其中一条规则 , 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 。 你必须发现原来体系一系列事实性错误 , 并对新发现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 才能彻底推翻原来的体系 。 所以 , 发现某条规律错误之后的 , 更好的方法是补充完善原来的体系 , 而不是彻底推翻它 。 毕竟 , 它在其他的很多地方看起来都是对的 。
当一套体系化的理论建立好以后 , 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工作奠定了一个基准 , 可以省掉建立系统的庞大工作 。 如果持续地发现原有体系的事实性错误 , 并对新发现的事实做出合理的解释 , 那么就能建立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