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为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天体 , 月球总是被当做探索的第一站 。
自苏联的月球二号在1959年9月第一次成功撞向月球之后 , 人们就开启了探测月球大门 。 截至2020年 , 全球各个国家共计执行过100余次探月任务 , 我国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探月三步走”计划 。
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嫦娥五号最令人印象深刻 , 毕竟它带回了月壤 。 但实际上 , 它的兄弟嫦娥四号也十分不凡 , 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 , 可以帮助我们更近距离地观察月球背面的情况 。 不过其实早在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之前 , 人们就发现月球有“两副面孔” 。
那么 , 月球的两面到底有何差异呢?为什么正面和背面的差异这么大呢?
月球正面与背面的差异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一直以来都陪伴在地球左右 。 它的平均半径为1737.1千米 , 是地球半径的0.273倍;表面积为3.793×107平方公里 , 是地球表面积的0.074倍 , 质量是地球的1/81 。
总的来说 , 从数据上地球与月球之间差异还是非常大的 , 因此更多时候人们都将月球当成是地球的“小弟” 。 当然 , 虽然它和地球比起来不算什么 , 但是在太阳系卫星的行列中 , 月球表现得还是很不错的 , 不仅是太阳系第五大卫星 , 还是密度第二高的卫星 。
过去 , 人们一直认为月球是一颗“浑圆”的天体 , 它各个部分的差异应该没有那么明显 。 可是随着苏联月球3号拍摄的月背影像传输回了地球 , 就让大家意识到了月球背面与正面的地貌特征有明显的“二分性” 。
因为月球正面虽然也会坑坑洼洼 , 但是却分布着大量的月海 , 可是背面就不一样了 , 大部分地区都是“高地” , 撞击坑显得尤为密集 。 以上是从直观层面 , 人们对月球两面差异的总结 。
随着探测到的月球背面的数据越来越多 , 更多的差异开始凸显了出来 , 比如在月壳厚度、重力场、化学元素分布、岩石矿物特征等方面 , 都有着显著区别 。
以月壳厚度为例 , 它是人们研究月球起源和其早期历史的直接证据 , 对于分析月球演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 在进行研究之前 , 大家都以为差异只体现在月球表面 , 并未影响到月壳的厚度 , 但是实际的探索中却恰恰相反 。
资料显示 , 科学家Zu-ber等通过分析Clementine重力和地形数据 , 发现月球背面的月壳厚度明显高于月球正面 , 并且月球的质量中心相对形态中心向月球正面偏移了2公里 。
而通过对月球表面岩石矿物的特征进行分析 , 就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月球化学演化的历史以及正面和背面的差异 。
一般来说 , 月球上的岩石可以根据其成因和矿物成分 , 划分为月海玄武岩和高地岩石两大类 , 月海的玄武岩往往是由月表以下100千米熔融岩浆形成的 , 所以其中含有大量的MgO和FeO 。
此前 , 科学家Jolliff利用全月球多光谱数据和伽马谱数据 , 将月球表面划分成了三种“地体” , 分别是风暴洋地体、斜长岩高地地体和南极艾肯盆地地体 。 从地体的划分就能看出 ,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岩石特征明显不同 。
除此之外 , 研究者们也十分关注月球两面在构造特征上的差异 , 以环形构造来说 ,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 , 分别是火山作用和撞击作用 。
通过对比数据来看 , 撞击盆地、月海穹隆、火山口一般分布在月球的正面 , 而撞击坑则集中于月球背面 。 这一情况说明正面受内动力地质作用的影响较大 , 而背面地质构造活动较弱 , 基本是被撞击影响才变成如今这样的 。
推荐阅读
- 预知能力,每个人都可以有
- 不惜一切代价阻挠中国登月,美国NASA局长:中国若抢先将占领月球
- 美国担心中国会再次试图“征服”月球,抢先载人登月成功
- 人类首次 嫦娥四号登陆月背4周年:已行驶1455米
- 撒哈拉沙漠有多深呢?若沙子被挖光,会在底部看到什么?
- 从CR929的坎坷,看中俄月球科研站的合作,一起飞向太空靠谱吗?
- 最快最强的风暴,超越大红斑海“大黑斑”
- '海妖'猛虎出笼——“最具传播性”的 Omicron 变种的已知信息
- 感觉是意识与现实连接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