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企业老板犯罪,为何可以不起诉?”检察院:情节轻微( 三 )


醉驾属于行为犯 , 即只要行为人具有以上行为 , 即可构成犯罪 。



本案莫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 其行为依法可以认定为构成危险驾驶罪 。
最后检察机关对其作不起诉处理 , 是认为其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 不认为是犯罪 。
对于危险驾驶罪的量刑处罚 , 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的规定 , 是“处拘役 , 并处罚金 。 ”
拘役的期限 , 为1个月以上 , 6个月以下 。
对于被判处拘役的 , 根据相关规定 , 是由公安机关 , 按照就近原则执行 。
在拘役执行期间 , 服刑人员每个月可以回家一天至两天 。 参加劳动的 , 还可获得少量报酬 。



五、什么是“酒驾”?何为“醉驾”?有时候 , 车辆驾驶人员即使吹气检测出了酒精 , 但是却不会受到处罚 , 这是为什么?生活中 , 对于以上问题 , 许多人傻傻分不清 。
饮酒驾驶机动车违法的 , 车辆驾驶人员体内酒精含量的大小 , 是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 。
“醉驾入刑”后 , 根据我国《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 对于饮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理 , 主要依据是《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酒驾刑事案件的意见》 , 根据以上规定 , 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形:
1、车辆驾驶人员体内虽然被检测出了酒精 , 但是含量很低 , 达不到违法的标准 , 依法不构成违法 。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规定 , 机动车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不到20毫克/100毫升 , 即小于20毫克/100毫升的 , 不属于酒驾 。
对于这种情形 , 机动车驾驶人员虽然被检测出了酒精 , 但是因其达不到构成违法的标准 , 不予行政处罚 。
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 , 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误伤” , 因为生活中 , 不少食物里天然含有酒精 , 驾驶人员吃了这类食物后 , 吹气检测时 , 对酒精高度敏感的仪器 , 是能够检测出来的 。
为此 , 法律特别规定了一个免罚值 , 酒精含量不到20毫克/100毫升的 , 不予处罚 。
当然 , 如果驾驶人员确实属饮酒 , 只是量很小 , 批评教育是免不了的 , 毕竟 , 这也是具有危险性的 。
2、饮酒后驾驶机动车 , 即酒驾 。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 ,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 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毫克/100毫升、小于80毫克/100毫升的 , 属于饮酒驾驶 。
对于饮酒驾驶机动车的 , 应当受到罚款1000元、驾驶证记12分、同时暂扣驾驶证6个月的行政处罚 。
多次酒驾的 , 还可能被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 。



3、醉酒驾驶机动车 , 即醉驾 。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 ,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 , 驾驶人身体内100毫升血液中 , 酒精含量在80毫克以上 , 即等于或大于80mg/100ml的 , 属于醉酒驾驶 。
【“这个企业老板犯罪,为何可以不起诉?”检察院:情节轻微】对于醉驾 , 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可能会被判处1个月以上 , 6个月以下的拘役 , 并处罚金 。
同时还会受到吊销驾驶证等行政处罚 。
另外 , 影响可能更为严重的是 , 醉驾受到刑事处罚后 , 属于有前科人员 , 具有犯罪记录了 , 而且 , 这个记录将伴随一生 。
此后 , 如果是公职人员 , 会受到开除公职的处分 , 如果是律师、医生等 , 则会被吊销执业证 , 禁止从业 。
除了对犯罪者本人存在以上不利影响外 , 对他们的子女、配偶等近亲属 , 在上学、参军、考公等诸多方面 , 也存在不利影响 , 特殊情况下 , 政审直接不通过 。



最后 , 本案检察机关根据法律规定 , 从社会实际出发 , 认定莫某属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性不大 , 不认为是犯罪 。 ” , 为了恢复经济 , 尽快复工复产 , 对其作出不起诉处理 , 既不违背法律 , 也彰显了法律的温度和情义 , 值得点赞 。
但是 , 莫某虽然没有承担刑事责任 , 行政处罚却免不了 ,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 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 代价也不小 , 教训深刻 。
因此 , “喝酒不开车 , 开车不喝酒” , 应当作为驾驶人员的一条铁律 , 时刻牢记和执行 。
否则 , 一失足成千古恨 , 悔之莫及 。
对此 , 你有何看法和建议?欢迎留言讨论 , 下方评论区更精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