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合影 。
“魔鬼西风带”在南纬45度—60度附近 , 常年西风不断 , 气旋频繁、风大浪高 , 平时最小风力在7—8级 , 大多数时候达到10—12级 , 船只航行极为危险 。
2004年时 , “雪龙”号曾在“魔鬼西风带”遇过一次险 。 当时科考队连续遭遇五个强大气旋 , 海上最大风力达11级、浪高七八米 。
据亲历者回忆 , 重达1万多吨的“雪龙”号就如沧海一叶 , 时而冲上浪尖 , 时而潜入水下 , 有时倾斜度达到37度 , 队员们晕船呕吐 , 担心船被巨浪打碎 , 后来艰难航行了近一周才脱险 。
唐立梅去的那次没有这么恐怖 , 但大部分人还是晕船 , 一半以上的人躺在床上 。
“我吐了两三天 , 头痛欲裂 , 像炸了一样 。 那时就想 , 永远都不要再来了 , 但一过了‘魔鬼西风带’ , 风浪马上变小了 , 还看到了企鹅 , 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好 , 所有的痛苦都忘掉了 。 ”唐立梅回忆道 。
为了缓解晕船 , 她和同事们打乒乓球 , 在运动中克服摇晃 , “它晃你也晃”;躺在床上的时候 , 她想象着女儿躺在自己的怀里 , “我出发的时候 , 她还不到两岁 , 我很难解释自己要去做什么 , 我女儿当时可能以为妈妈死了” 。
“干一行、爱一行也很好”
唐立梅的博士专业是地质学 , 但她曾说 , 自己与地质学不是一见钟情 , 而是日久生情的 。
出生在农村的唐立梅从小喜欢学习 , 直到高中都是班上前几名 , 但由于高考发挥失常 , 她被调剂到一所普通本科高校 , 学习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
毕业后 , 唐立梅到工地做了一年地基处理工作 , 然后辞职考研 。 因为压力太大 , 她在考前一个月持续失眠 , 结果考研失利 , 再次被调剂 。
2007年 , 她选择跨专业考博 , 终于顺利考入浙江大学地质学专业 。
博士毕业前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员到浙江大学作报告 , 唐立梅被其描述的海底世界所吸引 , 决定将海洋研究作为自己的职业 。
“人生最理想的情况是爱一行、干一行 , 但热爱并不都是天生的 , 如果你没能选择自己喜欢的 , 或者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 那就立足当下 , 把能做的事做好 , 干一行、爱一行也很好 。 ”唐立梅说 。
·参加南极科考时的唐立梅 。
地质学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艰苦的领域 , 对女性来说尤其如此 , 但唐立梅从中获得了许多乐趣 。
她把在南极的科考称为“寻宝” 。
因为要研究那里的岩石 , 唐立梅在雪原里走了很远 , 每当看到罕见的地质现象 , 就停下来采集岩石断面 , 结果一上午就采集了几十公斤 , 最后背不动了 , 只能先堆在路边 , 上面插个小旗做记号 , 再去找新的 。
“生命的意义就是探索 , 既探索未知 , 也探索自己 。 ”唐立梅说 。
她相信人生的差距不在于性别 , 而在于努力和机遇 。 以“不喜欢”为由拒绝努力的人 , 很可能连自己喜欢的事也做不好 。
“年轻时就找到爱好和特长 , 并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 , 是最幸运的事 。 如果没找到 , 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 也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 ”
“最让我感动的
是那种真挚的情感”
在获得各种荣誉的同时 , 唐立梅也参与了很多公益活动 。 2021年5月 , 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小学里 , 唐立梅为100多名女童讲述了自己的科考故事 。
“那是当地专门开设的‘女童班’ , 都是少数民族女孩 。 ”唐立梅说 。
·唐立梅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女童班”讲课 。
讲座结束后 , 很多孩子请她签名 , 还写了不少感谢信 。
一名叫陆丽芳的小朋友写道:“听您讲了那些话以后 , 我突然觉得科学家好伟大 , 长大以后 , 我也要去探索南极 , 您要在那儿等我呦!”
唐立梅离开时 , 孩子们一直送到校门口 。
“这种朴实的感情 , 在大城市里比较少了 。 ”唐立梅说 。
她喜欢去中小学讲座 , 因为孩子们眼里有光 , 听得认真 。 “我觉得倾听是对一个老师最好的奖赏 。 ”
·听完唐立梅的科普讲座后 , 小学生写给她的信 。
另一种让她难忘的活动是在西藏、新疆的戍边部队讲座和慰问 , 告诉边防战士祖国在科学领域的成就 , 增强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
“那些地区的条件非常艰苦 。 有一次 , 我们去了海拔6000多米的军营 , 我的高原反应很明显 , 而那里还不是战士站岗的地方 , 哨所的位置还要更高 。 ”
推荐阅读
- 人类为什么要让动物回交,回交有什么好处吗?
- 时间真的是错觉吗?牛顿、爱因斯坦早已解释,世人却不愿接受
- 生物武器?24亿只转基因蚊子被释放到大自然,目的何在
- 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的人,研究了40年,终于得出这个结论
- 天文学家:29颗星球可能存在外星人,地球恐已被监视5000年
- 变异株XBB致病力和毒性有变强么?中疾控回应
- 当下的科研基本上都是添砖加瓦,“重大突破”属于宣传用语
- 由于全球变暖,到2100年,全球20万条冰川将消失50%!
- 科学家在一种常见的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一种共享遗传信息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