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


文章图片




“如果没能爱一行、干一行 ,
那么干一行、爱一行也很好 。 ”
作者:尹洁
“在深海 , 我最难忘的是下潜过程中看到的那些发光生物 , 灿若烟花 , 又晶莹剔透 , 一串串地飘过去……”

“在南极 , 我看到茫茫雪原 , 上面没有一个脚印 。 那里的一些冰川是人类从未涉足之地……”

回忆起2013年随“蛟龙”号深潜、2017年随“雪龙”号远赴南极的经历 , 唐立梅记忆犹新 。 作为中国首位兼具大洋深潜与南极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 , 那些人类极限之地让她流连忘返 。

2022年8月 , 她作为全国妇联评选的“巾帼新力量”代表 , 以颁奖嘉宾身份登上了《乘风破浪3》的舞台 。


“你的水性一定很好吧?”
虽然见惯了真实的大风大浪 , 在镁光灯下“乘风破浪”的感觉却让唐立梅有点不适应 。
“一些明星的粉丝好狂热啊!虽然在我看来 , 年轻人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自身知识和能力上更有意义 , 但也不得不感慨:如果大家对于科学的追求和向往能有这么强烈 , 那对我们国家来说就太好了!”唐立梅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


·唐立梅随“蛟龙”号深潜后出舱 。

【她不会游泳,却潜到2774米深处做了件大事】万众瞩目的娱乐节目与科考队员的工作环境是两个极端 。 唐立梅和她的同事们去的都是人迹罕至的地球极端环境 , 其中很多地区别说遇到人类 , 就连动物都不一定能遇到 。
第一次进行大洋深潜时 , 唐立梅所在的潜水器里只有3个人——下潜密封舱的球体直径是2.1米 , 里面还有高清拍摄系统、拍照系统、生命支持系统等设备 , 因此只能容下3个人 。 由于空间狭小 , 执行作业时 , 唐立梅基本上是半跪在观察窗前观察、记录、拍照 。
每次下潜时间是10小时 , 中间不能上厕所 。 这在普通人看来是难以做到的 , 唐立梅却觉得是小事一桩 。
“从下潜前一天的晚饭开始 , 我就不喝水了 , 因为怕自己会忘记 , 我会把水杯藏起来 。 第二天早上吃一个煮鸡蛋、几块饼干 , 能咽下去就行 。 只要前一天晚上开始不喝水 , 第二天10小时不上厕所是完全没问题的 。 ”
“如果克服身体上的小困难就能取得科学上的重大突破 , 我愿意天天如此 。 在我们行业内 , 没人把这些困难当回事 , 大家只比研究成果 。 ”唐立梅说 。

·唐立梅在“蛟龙”号载人舱内 。
2013年9月 , 唐立梅随“蛟龙”号到达了西太平洋2774米深处 , 成为中国首位乘“蛟龙”号进行大洋深潜的女科学家 。 这让她收获了很多赞誉 。
不过 , 普通人往往分不清“载人深潜”与“潜水”的区别 , 不止一次有人问她:“你的水性一定很好吧?”
其实唐立梅不怎么会游泳 , 她的工作也不需要游泳 。 潜水器的舱室是全封闭的 , 里面是常温常压 , 到了深海后会有一点湿冷 , 她只要盖一条毛毯即可 。
“我们的工作并不神秘 。 就像清洁工每天要扫大街一样 , 对大洋和南北极进行科学考察就是我们的日常 。 随‘蛟龙’号下潜是因为我正好有相关课题 , 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平常的一次出差而已 。 ”
随“雪龙”号去南极也是如此 。 2017年11月—2018年4月 , 唐立梅参与了中国第三十四次南极科考 , 全程165 天 。 那一次 , 她面对的“小事”是晕船 。
对于晕船的感受 , 海洋研究所的老前辈们曾经编过一个顺口溜:一言不发 , 二目无光 , 三餐不食 , 四肢无力 , 五脏六腑 , 七上八下 , 久久卧床 , 十分难受 。
“我一开始也是闻到汽油味就想吐 , 尤其是路过‘魔鬼西风带’的那几天 , 感觉就像天天在坐‘海盗船’一样 , 又不能跳船 。 ”唐立梅回忆道 , “我还算好的 , 有人甚至要打点滴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