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竖琴海豹宝宝存活概率降低 , 还没学会游泳就坠入大海
到了繁殖季节 , 竖琴海豹总是游回它们自己出生的浮冰海域 , 生下小宝宝 , 毛绒绒像一个小白球 , 是地球上最可爱生物之一 。 但摄制组拍到的却是最让人悲伤的画面:海豹宝宝在还没学会游泳的时候 , 就坠入了大海 。
它们出生在一小块浮冰上 , 需要大概5个星期才能褪掉白色绒毛 , 生长出适合在海里游泳的皮 , 但遗憾的是 , 现在这些浮冰过早开始融化 , 而且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 , 频发的风暴更促使它们掉进大海 。
▲
浮冰上的竖琴海豹宝宝
纪录片《冰冻星球II》中常常是像这样的两种时刻 , 一方面呈现动物之间友情、亲情、捕食等奇妙故事 , 另一方面 , 是气候变暖带来的危机状况 。
▲
野生大熊猫用“倒立”的方式 , 用气味标记领地
《冰冻星球II》足迹遍布了五大洲 , 不仅是两极地区 , 还去到高山之巅 , 拍摄野生大熊猫和头盔变色龙;
去西伯利亚丛林拍摄东北虎和东北豹;
甚至去到冰冻的苔原 , 拍摄有着“最暴躁的猫”之称的兔狲……
总制片人马克说 , “去到当地的制作团队 , 都亲眼见证了地球上冰冻栖息地发生的变化 。 我们无法忽视眼前所见到的景象 , 而且这些巨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 ”
根据科学家的预测 , 到2035年 , 北冰洋的夏季海面上将不会有浮冰 , 这可能导致包括竖琴海豹在内的物种灭绝 。
▲
绒毛被打湿后 , 失温的小企鹅
摄制组还目睹了阿德利企鹅种群的灭绝 。 “因为气候变暖 , 当地降雪变成了降雨 , 而企鹅宝宝依靠蓬松绒毛抵御严寒 , 绒毛在干燥条件下才能保持体温 , 被打湿后 , 会导致低温症 , 它们无法在极地生存 。 ”
“11年前 , 我们在拍摄《冰冻星球》第一季时 , 大家还在争论气候变化到底是不是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和使用汽油导致的 , 今天这个争论已经结束了 。 ”
▲
由于气候变化 , 棕熊活动范围到了历史上它们从未出现过的地区 , 比如向加拿大北极高地迁徙 , 这个地区曾经只有北极熊出没
11年前的《冰冻星球》第一季 , 我们看到的是两极地区动物王国的戏剧性故事 , 人迹罕至、自成一体的王国 , 动物视角的轻松幽默叙事;
到了《冰冻星球II》 , 影片基调不可避免地变得严肃、感伤 , 而可以想见将来 , 正像豆瓣上网友的热评 , “随着全球气温一路变暖 , 拍到这样影片的机会 , 都将不再有了 。 ”
▲
穿梭在浮冰中的摄制组
《冰冻星球II》拍摄持续了3年多 , “为了呈现每一个栖息地的故事 , 我们会找到某种动物作为主角 , 通过它的眼睛 , 去看到它身处的世界 。 ”
对马克来说 , 去南极拍摄虎鲸捕猎是最具挑战的经历 。
在南极半岛 , 马克他们找到了有着100多条虎鲸的栖息地 , 它们是地球上唯一一群可以熟练使用“波浪冲刷”技术捕食的虎鲸群 。
▲
虎鲸的智慧很高 , “波浪冲刷”需要多头虎鲸并排游泳 , 整齐划一地用尾鳍拍击海面 , 从而形成波浪 , 将猎物从浮冰上冲入大海
“有一次因为一位同事突然生病 , 在送他去治疗的一来一回的路途中 , 船只引擎烧坏了 , 我们被困在海上浮冰当中 , 是致命的危险 。 最后靠无人机找到了一条通路 , 花了三周才回到了营地 。 ”
▲
露出眼睛来观察猎物的虎鲸
也有和一头虎鲸对视的奇幻时刻 , “我们当时在长约3米的小型充气艇上 , 离虎鲸特别近 , 虎鲸长达9米 , 重量超过6吨 , 很容易把我们的船弄翻 。 有只虎鲸探出头来 , 它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们看 , 我猜当时它可能在想 , 你们是谁啊?为什么要在我的领地上?接收到了虎鲸的信息后 , 我们立马撤退了 。 ”
拍摄动物 , 总是艰难和美妙并存 。 对分集制片人亚历克斯来说 , 拍摄东北虎 , 有一个奇妙时刻 。
“当时我们在茂密的森林当中步行 , 走着走着 , 在脚下的小径中 , 突然出现一个非常大的东北虎的爪印 , 比我的手还要大 , 印在雪地上 。 你知道它就在你周围的森林之中 。 ”
纪录片中很多珍贵的素材 , 是电视史上首次捕捉到 。
比如金雕夫妇捕猎的画面 , 完整纪录了金雕俯冲抓住比它重5倍的臆羚 , 杀死猎物的方法 , 是在高空中把臆羚扔下去 。
推荐阅读
- 苏联失去人性的实验:试图让人怀上猿猴的孩子,其中过程极其残忍
- 前苏联实验:让5名女性和黑猩猩结合生产新物种,结局如何?
- 日本的“人与动物胚胎试验”,制造人类器官,胚胎是如何受精的?
- 黑猩猩与人类婴儿一同长大,以为自己是人类,后来变成什么样了?
- 为什么人类会说话?我们栖息树上的远方表亲猩猩,可能知道答案
- 次氯酸消毒液与次氯酸钠的作用机理和区别
- 狗真的能听懂人话吗?科学家研究发现,可能小瞧了动物的能力!
- 野生动物会在固定的时间进入“发情期”,为何人类却随时都可以?
- 艾滋病源自非洲大猩猩,它们是如何将病毒传染给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