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高分纪录片,揭露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 三 )



野生大熊猫同样是非常难拍摄 , 它们生活的地方植被非常茂密 , 很难发现行踪 , 摄制组使用了高清远程陷阱摄像机 。
“我们和中国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合作 , 安装好摄影机之后 , 我们就回英国了 , 中国护林员会上山维护摄像机 。 足足花了三年时间 , 经历了多次失败 , 最后才拍摄到非常罕见的野生大熊猫画面 。 ”
气候变暖之后 , 山区温度升高 , 为了寻找凉爽的栖身之所 , 大熊猫需要爬得越来越高 , 生存范围将更小了 。

摄制组用最新的前沿技术 , 拍到新的故事 。
“比如通过竞速无人机 , 跟拍雪崩的过程 , 数百万吨雪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往下俯冲 , 整个过程在1分半钟以内结束 。 ”


过去40年 , 北冰洋夏季海冰减少了50% , 预计到2035年夏季海冰完全消失
永久冻土自上个冰河时代以来就一直被冻结 。 然而 , 随着北极苔原夏季温度达到冰点之上 , 冻土正逐渐解冻并坍塌 。 摄制组通过 GPS 编程 , 多次派出无人机按照特定路线飞行 , 呈现几个月内的永久冻土坍塌解冻的情况 。
还有利用卫星从太空进行拍摄 , 呈现北极地区夏季海冰的消失、格陵兰岛冰川消融等等 。



冰川消融的过程
这些冰冻地区的变化 , 不仅影响着当地的野生动物和人类 , 最终也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这是从《冰冻星球II》最后一集看到的 。
比如冰川消融后带来的干旱缺水危机 。
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 , 为十个最大的亚洲河流提供淡水来源 , 即为下游约10亿人提供水源 。 如果冰川消融 , 供应的水也会消失 。 冰川学家正在测量喜马拉雅山的冰川还剩下多少 。
分集制片人亚历克斯说 , “我们在制作初期就在秘鲁安迪斯山脉的魁尔克亚冰川上安装了延时摄像机 。 三年间 , 延时摄像机捕捉到冰川的变化 , 目睹了冰川后退将近60米 , 消融幅度巨大且速度史无前例 。 ”


西伯利亚冻土融化后形成巨坑


湖底冻土的融化释放大量甲烷
永久冻土的融化和坍塌 , 释放出强效温室气体——甲烷 。 它的升温效果 , 比二氧化碳高出30倍 , 极大加快了冻土融化、北极苔原的塌陷 。
永久冻土和冻土约占北半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 如果大量甲烷被释放 , 将造成不可逆的升温后果 。


在国际空间站俯瞰欧洲各地森林大火

越来越频繁的森林大火 。
所有产生森林大火的元素 , 温度、土壤水分、树木状况等 , 都和气候变化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 随着北极变暖 , 森林野火不仅变得更猛烈 , 还在以前从未发生过的地方出现 。


瑟瑟发抖的帽带企鹅(阿德利企鹅的表亲)


温暖的海水正在从下方融化思韦茨冰架
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
南极阿德利企鹅种群的灭绝 , 看似离我们遥远 , 但这可能预示着纽约、上海等沿海城市面临洪水危险 。
“因为南极动物的灭绝 , 表明在地球上最遥远的地区 , 气候变暖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 科学家正在评估南极思韦茨冰架稳定性 , 温暖的海水正在从下方融化冰架 , 如果思韦茨冰架滑入海洋 , 全球的海平面都会上升 。 ”


融化中的格陵兰冰盖 , 有着能让整个海平面抬升7米的水量 , 纪录片拍摄到它每天可以移动20米


冰盖上融水奔涌 , 导致冰盖结构更加不稳
《冰冻星球II》的结尾 , 在COP26会议上 , 120个国家达成协议 , 努力把全球升温控制在1.5℃ 。
“我们记录下了冰山的消融、格陵兰岛冰盖的断裂、北极圈内苔原的倒塌……这些影响还只是在1.5℃升温的区间之内产生的影响 。 ”
总制片人马克告诉一条 , “所以我们完成1.5℃的协议 , 太重要了 , 如果全球温度升高超过1.5℃ , 在有生之年 , 我们会看到更大规模的变化和生物的灭绝 。 ”


由于拍摄了这部纪录片 , 摄制者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
“我们正在尝试以可持续的方式拍摄纪录片 , 比如减少旅行的次数 , 尽量用当地的工作人员 , 以减少我们的碳足迹 。
而且由于目睹了气候变化对动物的影响 , 我的同事们都在改变个人生活方式 , 有的变成素食主义者 , 减少肉类消费;或者改用电动汽车 , 减少汽油使用 。
【9.7高分纪录片,揭露人类面临的最大危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