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2022年12月10日11点 , 万众期盼的国产动画片《三体》正式开播 , 当晚9点总播放量已突破1亿次 。在开播的前一天 , 其原著作者刘慈欣录制了一段演讲视频 , 他阐释了在浩瀚宇宙中 , 渺小人类存在的意义 , 其深刻和诚恳令人震撼 。 他创作的《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 他本人甚至被粉丝认为是“单枪匹马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级的水平” 。作者| 孙悟喵 编辑| 蒋芳仪 本文首发于《时代邮刊》第427期
“宇宙之广阔远超过了我那种天真的想象” 1963年6月23日 , 刘慈欣出生于北京 , 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 , 母亲是复员军人 。刘慈欣三岁那年 , 因父亲的工作发生了变动 , 全家迁到山西阳泉三矿 , 父亲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 母亲当了小学老师 。 去山西时 , 父亲收拾的行李里 , 有一箱书 。 那时 , 他还不知道 , 这箱书将对自己的儿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阳泉三矿离市区很远 , 工人和家属们的生活都比较封闭 , 自成一个小社会 , 而刘慈欣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回顾自己的科幻之路 , 刘慈欣记忆中的一个关键时间点是1970年4月24日 。 那一天 ,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 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 也开启了刘慈欣对于星空的向往之情 。 他永远记得 , 自己那天站在池塘边仰望星空 , 看见那颗万众瞩目的卫星在天鹅绒一般的夜空中缓缓飞行 , 从那一刻起 , 他意识到“宇宙之广阔远超过了我那种天真的想象” 。几年后的一个夏天 , 还在读小学的他在家中的床下发现了一个箱子 , 里面是满满一箱子书 , 有《托尔斯泰文集》《白鲸》《太空神曲》等 , 以及后来使得《三体》里的关键人物叶文洁产生思想转变的《寂静的春天》 。 也是在这箱书里 , 他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科幻作品《地心游记》 , 如获至宝 , 感觉这本书就是为他写的 。他沉浸在传奇的故事里 , 一度以为书中的故事是真实的 。 不久 , 他看书的事情被父亲发现了 , 但父亲并未责怪他 , 而是告诉他说 , 这本书叫“科学幻想小说” , 是作者幻想虚构的 , 但有科学依据 。 父亲的话确定了他的科幻理念 , 他后来说:“我的坚持 , 都源于父亲这几句话 。 ” 看完《地心游记》之后 , 他又千方百计地寻找其他的科幻小说和科普读物来阅读 , 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 找到什么读什么 。 大量的阅读 , 不仅让他超越了眼前的封闭生活 , 看到另一个精彩神奇的世界 , 也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初中的时候 , 刘慈欣写起了科幻小说 。 他成绩还不错 , 父母便也没有反对 。 整个中学时代 , 他都表现得沉默寡言 , 很少参加校内外的活动 , 课余时间都在阅读和写作 。 高二那年 , 他读到了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 , 深受震撼 , 从此将阿瑟?克拉克视为自己的精神偶像 。 在他后来的写作中 , “好多作品的建构都源自这位巨人” 。刘慈欣写科幻小说始于1978年 , 第一次公开发表作品是在1999年 。 20多年来 , 他在孤独中阅读和创作 , 不断投稿 , 不断被退稿 , 陪伴他的是书中的神奇世界和创造这些世界的了不起的人们 。“我明白自己是一个追梦人” 1981年 , 刘慈欣考上了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电工程系 。 毕业后 , 他被分配到山西娘子关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 。娘子关电厂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天空灰翳 , 阳光绝难透入 , 多黄土丘陵 , 诸多山崖似寸草不生 , 难以稼穑 , 树上连鸟巢亦无 。 建筑多土砖屋及窑洞 , 多煤厂及火力发电厂, 黑烟滚滚 , 空气中饱含煤渣味 。 沿途皆是运货大车 , 不乏运煤的、运易燃易爆化工品的 , 如史前巨兽纷纷奔过……过娘子关的一刹那 , 我终于明白了 , 幻想发生于贫瘠、创痛和追赶 。 ”刘慈欣的作家朋友韩松如此写道 。就是在那里 , 刘慈欣恋爱、结婚 , 之后有了孩子 , 日子过得十分平静 。 那时 , 妻子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工作 , 他自己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 , 下班去接孩子放学 , 回家给孩子做饭 , 看上去和周围的同事并无不同 。 然而同事们不知道 , 身边这个普通男人同时正在构筑着怎样一个瑰丽的文字世界 。刘慈欣也曾在平庸的生活里得过且过 , 直到有一天 , 他读到了偶像阿瑟?克拉克的小说《与拉玛相会》 , 内心再次被激起惊涛骇浪 。 多年后 , 他写下了小说《球状闪电》 , 里面有一段话 , 正好对应了他当年的心境:“我明白自己是一个追梦人 , 我也明白在这个世界上 , 这样的人生之路是何等的险恶莫测 。 即使那雾中的南天门永远不出现 , 我也将永远攀登下去——我别无选择 。 ” 刘慈欣还是回到了创作科幻小说的路上 。 就像当年那个中学生一样 , 他每天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和家务之后 , 便开始阅读和写作 。 无数个夜晚 , 他一边听着窗外呼啸的风声 , 一边写下一行行文字 。 从1985年到1998年 , 他陆续创作了多个短篇小说和《超新星纪元》《中国2185》等长篇小说 , 但均未发表 。1998年 , 他把《超新星纪元》寄给了《科幻世界》杂志社社长杨潇 , 杨潇读后十分欣喜 , 但因为种种缘故 , 这部长篇小说迟迟未能出版 , 直到2003年才在阿来的推荐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 杨潇又请刘慈欣再寄一些短篇作品来 , 刘慈欣照办了 。1999年6月 , 刘慈欣的小说处女作《鲸歌》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 。 自此 , 他的作品开始频繁在《科幻世界》出现 , 并频繁斩获奖项 。 1999年 , 《带上她的眼睛》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2000年 , 《流浪地球》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2001年 , 他凭借《全频带阻塞干扰》和《乡村教师》首度同时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两项奖项……他逐渐拥有了一批热爱他的粉丝 , 这些粉丝亲切地称他为“大刘” 。2006年5月 , 刘慈欣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三体》 , 并在《科幻世界》上连载 , 时间长达半年 。 这部作品不仅斩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 , 而且被重庆出版社看中 , 于2008年推出了单行本 。 几个月后 , 重庆出版社看到《三体》发行量不错 , 便顺势推出了《三体Ⅱ?黑暗森林》单行本 。 接着 , 《三体Ⅲ?死神永生》也于2010年出版了 。在《三体》三部曲中 , 刘慈欣展开了关于“三颗无规则运行恒星的恒星系”的构思 , 描述了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 其中既有恢宏的场景描写 , 也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 《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 不仅深受读者喜爱 , 而且也得到了诸多科幻作家和专业学者的高度认可 。2015年8月 , 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揭晓 , 美国宇航员从国际空间站里 , 用视频连线宣布 , 最佳长篇故事奖的得主为科幻小说《三体》 。 雨果奖被称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 , 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 , 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 遗憾的是 , 因为觉得自己获奖机会不大 , 去美国领奖又比较花钱 , 刘慈欣并未亲临获奖现场 。 当时 , 天空正在下雨 , 刘慈欣在开着车 , 因为堵车 , 他一边打盹一边等待 , 这个时候无数个电话同时打给了他 。他说:“这一切就像科幻小说 。 ” 面向自己 , 宇宙比不上具体的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 , 娘子关电厂里很少有人知道刘慈欣在写作 。 有一天 , 一个同事上网时发现 , 一个写科幻小说的作家很火 , 名字居然也叫刘慈欣 , 但他当时完全没有想到 , 那个“刘慈欣”就是自己身边的同事 。 在科幻小说的世界里 , 刘慈欣已经是风云人物 , 但在生活中 , 他还是平凡普通的丈夫、父亲、同事…… 2009年 , 山西娘子关电厂正式关停 , 他也无奈辞职 , 开始专心写作 。 失去稳定工作 , 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 甚至对他此后的创作基调都有影响 。 不过 , 事实证明 , 他有点过虑了 。 2013年 , 他以37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第一次登上了中国作家富豪榜 , 这也是国内科幻作家零的突破 。《三体》三部曲已译成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出版 , 全世界销量已突破2900万册 , 创下中国图书海外版权销售纪录 。 同时 , 他还拿到了国内外多项科幻文学大奖 。 2018年 , 他被授予英国科幻最高奖项——2018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 这个奖是为了表彰他在科幻小说创作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 。2019年春节 , 改编自刘慈欣短篇小说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上映 , 票房在一个月内就突破了45亿 。 这一年 , 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 《流浪地球》将中国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行为逻辑融入了荡气回肠的科幻故事和瑰丽恢宏的画面中 , 《人民日报》如此评价道:“电影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 , 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 。 这样的理念 , 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 。 ”如今 , 《流浪地球2》也在2023年与我们见面 , 讲述未完的故事 。功成名就的刘慈欣 , 依然留在阳泉写作 , 这个偏远的小城 , 让他感到安心 。 在那里 , 他过着宁静的生活 , 不玩微博 , 不用微信 , 用电话、短信和邮件与外界沟通 。 写作之余 , 他依然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和看电影 , 此外 , 还会每天跑步10公里 , 以此放松自己 。 就是在这样平凡普通的生活里 , 他创造出一个崭新的幻想世界 , 让无数人目眩神迷 。2022年12月9日 , 刘慈欣为《三体》动画片的开播做了演讲 , 在演讲中 , 他解释了人存在的意义 。 他说 , 面向宇宙 , 人类只是一粒尘埃 , 但面向自己 , 宇宙比不上具体的生活 。 他说:“愿大家在观赏《三体》动画的过程中 , 也能体会我的感受 。 宇宙很大 , 生活更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