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安全而生的车道保持系统,为什么成了“夺命方向盘”


为安全而生的车道保持系统,为什么成了“夺命方向盘”


文章图片


为安全而生的车道保持系统,为什么成了“夺命方向盘”


文章图片


现如今 , 没有L2都不敢出门和人打招呼 。
从几万块的帝豪到上百万的豪华车 , 如何让车“智能”起来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 解决策略就是通过摄像头、雷达、算法来推动“自动驾驶”发展 。
【为安全而生的车道保持系统,为什么成了“夺命方向盘”】其实从现如今的产业链来看 , 想要达成L2级非常简单 , 因为L2本身的“自动驾驶”能力就比较弱 , 只是帮助驾驶员提升行车安全 。

重要的几个配置是主动刹车、车道偏离预警、辅助、识别以及道路标识识别等 。
从场景上来看 , 这些配置其实并不难 , 底层逻辑通过摄像头、雷达监测外部环境 , 通过算法向电脑发出信号做出反应 。
比如说 , 如果监测到前方有障碍物且车速较快 , 制动系统将会介入工作降低车速 , 再比如说通过摄像头识别出来车辆离车道线较近 , 就会给到转向柱震动力 , 提醒用户矫正车辆轨迹 。
L2级中有一些配置非常有用 。

比如说主动刹车、道路标识识别、全景影像等等 , 这些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车辆行驶安全系数 。 再比如说全景影像系统能够在停车、倒车、掉头的时候监测车辆周边环境 , 让驾驶员做到心中有数 。
但有一些配置实在是吐槽声一片 。
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车道保持系统 , 因为特殊的触发、工作机制 ,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为用户带去更好的使用体验感 。
一方面 , 车道识别系统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感知到路况 , 在一些反复标记车道的路段容易出现识别不精准的问题 。
另一方面 , 震动对于驾驶员来说往往有着太大的刺激 , 稍微偏离主巷道之后方向盘的震动感就非常明显 , 如果继续偏离 , 车道保持系统将会给到一个主动的力来矫正 , 驾驶员和方向盘此时在争夺车辆控制权 。

无论如何 , 驾驶员对车辆控制全都是第一位置 , 即便车道保持、偏离系统会在后续识别 , 但想要矫正车辆行驶轨迹的刺激方式引来了不少人的抵触 。
很多人其实会对L2有抵触 , 其实就是对这种“夺权”的一种反感表现 。
L2是目前来看能够量产、投放市场最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 人、系统共同工作的形态为行车安全带来了更好的帮助 , 虽然电脑的处理速度比人脑更快 , 但人的视觉系统要比摄像头、雷达更懂驾驶员的驾驶意图 。
在相关规定允许的情况下 , L2是既不需要企业负责 , 也能够大大强化车辆智能驾驶感受、道路安全的最高级别辅助系统 。

未来企业的进化方向 , 一定是在安全、稳定、精准、高效率的基础上继续优化个别配置 , 比如说如何让车道偏离辅助系统减少对驾驶员的刺激感 , 既保证安全 , 又不至于让用户反应过度 。
同时 , 主动刹车、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 , 让电脑、人脑、车辆本身达到最佳的状态才是未来企业优化的方向 , 而不是一味的堆砌摄像头、雷达、算法 , 这些都不如一个匹配度极高的综合系统来的更让驾驶员安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