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乡愁与异乡( 二 )




VR游戏《空间之间》


“空间”是建筑思维的关键 。 作为“第二现实”的元宇宙用虚拟空间替代现实空间 , 与时俱进地实现想法与创意 , 给建筑学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突破和想象力 。 相比于传统的建筑项目从设计到完工的周期需要5-10年的时间 , 一个建筑师的设计思想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迭代完善 , “而在虚拟空间进行探索和实践 , 个人认知的迭代速度是完全不同的 , 这也是我选择在元宇宙进行建筑设计的原因之一 。 ”


建筑设计是一种设想未来的工作 。 考虑到建筑的建设周期 , 建筑师总是在为5年后的城市进行设计 , 但技术发展的方向却往往不是我们能够提前预料到的 。 “我关注到身边的一些细节 , 点外卖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 但是我们的大楼并没有为这些外卖员送餐设计好空间 , 于是每座写字楼外都陷入了混乱;与之相反 , 医院的挂号区设计时会在窗口前留下供人排队的空间 , 但如今我们挂号只需要在医院的电子屏幕或线上小程序里操作……这些在5年前设计建筑的时候是完全没有人能提前想到的 。 ”


《不列颠超级盛会:会展中心全景》 , 2018


上世纪美国建筑学家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Christopher Alexander)在《建筑模式语言》中设想了一种新型建筑模式:相比于建筑师在图纸上设计好一切 , 如何在复杂建筑系统中实现有机的自发性建构?谢明炫认为在面向未来的元宇宙建筑中 , 设计的不是单纯的一座建筑 , 而是建筑的运营方式以及更高层面的社会作用 , “在广泛的建筑配置中启动动态的空间关系 , 然后又以此启动更广泛的社会关系 。 这也是为什么 , 我虽然可能已经不再做物理建筑的设计 , 但我仍然是建筑师——我是在以虚拟的手段来营造空间 。 ”




INTERVIEW WITH
谢明炫






作为志愿者加入Achverse北碚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北碚是我的家乡 , 但在海外生活多年 , 我发现自己并不熟悉这个地方 。 参与其中对我而言就像是进行真正的家乡乡建 , 是一种元宇宙乡愁 。




你主要参与了北碚项目的哪些部分?


我参与了清凉亭的历史复原 , 还在元宇宙中举办了一场上千人参与的派对“相遇宙” , 场面非常壮观挤爆了服务器 。 我们在虚拟民生公司游轮上搭建舞台VJ系统 , 通过技术实现了实时的虚拟灯光控制 , 并且能和音乐发生交互 。


建筑师在元宇宙中将会扮演怎么样的新角色?


我理想中元宇宙会诞生类似如今互联网行业中的架构师 , 不只是在虚拟空间中搭建模型 , 而是去设计一个有机的系统 , 使得元宇宙真正能对大众产生意义 , 能让他们主动介入并自发地参与到空间的建设过程中 。


《不列颠超级盛会:虚拟海洋全景 , 船与花园的展览》 , 2018


赛博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最大差异是什么?


最大的差异是“迭代速度” 。 我们在虚拟空间里只需1-3个月就能从构想到落地一个非常庞大且完整的设计 , 而这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 。 在我看来 , 元宇宙摘除了重力对于空间塑造的限制 , 自此我们对于空间的想象将会截然不同 。


你如何看待元宇宙乡建?


这次我们通过数字手段复刻历史环境 , 那么能否也在元宇宙中虚拟现存的乡村?许多乡村开发面临着本地生态的破坏 , 如果能在元宇宙进行乡建 , 让游客和电影拍摄都通过虚拟的方式进行 , 我觉得会非常有意义 。






编辑、撰文-子秋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元宇宙的乡愁与异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