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鄣南八景”的寻觅之旅(四)

|安吉“鄣南八景”的寻觅之旅(四)

文章图片

|安吉“鄣南八景”的寻觅之旅(四)

文章图片

|安吉“鄣南八景”的寻觅之旅(四)

时间兜兜转转 , 不知不觉我们的“鄣南八景”介绍也要到了最后的时刻啦 。 是去秋日的石棣溪体验初次夜航 , 还是来到冬天的独松关看那千年古松 , 这都要你看了接下来这两景后再做定夺 。
首先是《石棣夜航》:
石埭夜航
顺风吹送下山前 , 石鼓沿溪不碍船 。
帆影扑开沙上月 , 橹声摇动水中天 。
沧浪一曲寻秋去 , 元鹤孤鸣恼夜眠 。
乘涉已为天下共 , 载云归越在何年 。
帆影 , 是船帆吧 , 当小舟在石棣溪里缓缓驶过 , 帆布的影子将月光铺平在岸边的沙地上;船桨划过水声 , 就好像也在搅动天空一样 。 这两句诗 , 真是让人惊叹的画面感和想象力 , 让人不由地好像身处那个静谧的秋天傍晚 , 在石棣溪上只能听到元鹤的孤鸣 。
这让我不经意间想起陆游的诗句 , “乌啼林外月初上 , 犬吠水边船夜行 。 ”好像诗人总是喜欢营造月与水同在 , 并且只有一些动物声响的安静的氛围 。

想来古时候 , 还没有现代这么绚烂的灯光 , 夜晚潺潺的流水声才会在这月光相伴的宁静夜晚引发更多的情感与思考吧 。
说起石棣溪 , 据考究 , 石棣溪应该发源自现在的笔架山 , 因神似古人放毛笔的架子而得名 。 石埭溪从发源地的笔架山南麓到小冲南 , 再到注入古里溪 , 全长大约1.5千米 , 是一条在当时水势颇为迅猛的溪流 , 所以才有了溪流首段“下山前”“不碍船”的描写 。
令人遗憾的是 , 石棣溪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 如今我们也只能通过凌说诗人的这首诗 , 在想象中畅享那个秋日夜晚乘船溪下的感觉 。

独秀关 , 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 背后有着百战历史中“独松关战役”的故事 , 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了 。 独松关旁边原有一棵千年古松 , 这个关口的名字 , 就是从这棵古老的松树上来的 。 这棵千年古松也成了“鄣南八景”的一景:
独松冬秀
撞破关门山势开 , 树头云起唤龙来 。
擎天老干高千丈 , 傲雪贞标压众材 。
岁久根节坚作玉 , 风生岩壑响成雷 。
苍颜不改浑依旧 , 万古相期竹与梅 。
一棵千年古松 , 也可以作为当地足以媲美其他七景的特色 , 也算是传奇的老树了吧 。 不如看看诗人是怎么描绘的 。
“树头”可以深入云间“唤龙” , 就算是有夸张的修辞手法在 , 也不难想象这是一棵多么高耸入云的、顶天立地的古木 , 虽说如今已经湮灭在历史中 , 但还能从吴昌硕的画中窥见一丝古木高大身影的遗迹 。

(《独松关》吴昌硕于1895年作)
独松关素来有“杭州咽喉”之称 , 想来 , 这个关口重要的地理位置也为古木的“上榜”增色了不少吧 。 虽然现在见不到古木了 , 但站在独松关充满了时间痕迹的石墙前时 , 这趟旅程也算不虚此行啦 。 旁边还要竹子在风中摇摆 , 倒是恰好映衬了“万古相期竹与梅”这句诗 , 真是叫人感慨万千 。


多少旧时好风光 , 都掩埋在了时光的尘土下 。 不知道这几期文章是否让你更加了解了安吉呢?如果你还知道更多的关于鄣南八景 , 又或者是安吉旧风光的知识 , 也欢迎来评论区给大家科普哦~
【|安吉“鄣南八景”的寻觅之旅(四)】(图片来源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作者删除 , 谢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