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三峡,阳光与山脉在这里汇聚】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重岩叠嶂 , 隐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 , 不见曦月” , 这是郦道元笔下的三峡 。 群山险峻 , 江河翻涌 , 时而云雾缭绕 , 时而阳光明媚 , 这是我们眼中的三峡 。
如今 , 三峡走到了我们的身旁 。 5月29日 , 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大坝主体完工 , “新疆三峡”依山而建 , 一派壮丽 。
在面对每一种可能的实现时 , 我们都会化身“十万个为什么” , 为什么是建在这里?为什么能够建造成功?为什么要建造它?走进阿尔塔什村 , 我们得到了答案 。
为什么建在这里?
“新疆三峡”的所在地 , 阿尔塔什位于新疆莎车县境内 , 拥有连绵起伏的群山包裹着一望无尽的山间坦途 。 开车绕着盘山公路下行 , 不久后便能进入阿尔塔什村 。
“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 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 也是我们眼中的阿尔塔什 。 伴随着悠扬的驼铃声、马蹄声、牛叫声 。 人们从这里出发 , 沿路捡沙捡石 , 清晨到黄昏 , 山间的明暗交错令人心醉 , 偶遇湖泊捧一掌也是清澈无暇 。
落差巨大的山脉、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污染较小的水源 ,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的工程缓缓地被拉开了序幕 。
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我们很清楚在这样特殊的地理条件下 , 建大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自1981年初起 , 便开始了前期的勘测设计 ,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后 , 2011年工程才开始正式建设 , 而这一修 , 就又是10年 。
直至今年5月底 , 阿尔塔什水利工程主体才完成修建 , 前后跨越整整40年 , 这其中辛酸难度可想而知 。
高坝、高边坡、高地震烈度和深度覆盖层这样“三高一深”的特点使得“新疆三峡”的建设愈发艰难 , 同时也给设计施工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创新和精度难题 。
可就是这样的环境 , 就是这样的条件 , 修建十年期间 , 我们从未放弃 , 更未离开 。
正是有了他们 , 新疆又多了一种可能 。
我想 , 每当落日金色光芒铺洒在远处群山上时 , 每一位建坝人心中都会开始遐想 , 或是对家人的想念 , 或是对宏伟壮阔堤坝的憧憬 , 亦或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
为什么要建造它?
工程投资近90亿元、最大坝高164.8米、水库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
可能咱无法理解这是什么样的概念 。 没关系 , 既然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是更注重看结果 , 我们按下快进键 。
工程建成后 , 叶尔羌河流域400多万人收益、年减少约1000万人次的防洪投入 , 同时为南疆提供清洁能源 。
但是其带来的效益不仅仅是简单的疏通河道 , 更是利用水能发电、浇灌农田、改善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创造生态栖息地 , 当然还能发展一下副业——旅游业 。
借此插播一条广告 , 新疆三峡、世外桃源、长寿之村、奔腾河流、巍峨雪山、甘甜泉水 。
请您来阿尔塔什村 , 和我一起听百岁老人们讲述自己感受到的不断给人们带来惊喜的新疆 。
新疆三峡 , 叶尔羌河和与昆仑山在这里交叉 , 阳光与山脉在这里汇聚 。
在靠近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处有一座闲置吊桥 , 过去是河对岸的老乡唯一出山的路 , 我想 , 不只是静谧守候大山几十年的老乡们 , 每一个新疆人都一定想走上这座吊桥 , 看看从坝上一泻而下的清水 。
推荐阅读
- 塔什|1898年新疆塔什库尔干,一个英国旅行家镜头下神秘壮观的南疆塔县
- 自驾|是怎样的穿越线,竟被认为惊险程度远超大部分的进藏线?|中国自驾地理
- 高原机场|中国西北地区再添一座高高原机场,4C级国内旅游支线机场
- 塔什|推动“廉洁+”线路融合 邛崃平乐古镇竹廉文化教育基地持续发力
- 自驾|南疆自驾,驶入帕米尔杏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