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批“电视收费”乱象,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人民日报批“电视收费”乱象,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文章图片


人民日报批“电视收费”乱象,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文章图片


人民日报批“电视收费”乱象,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人民日报批“电视收费”乱象,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最近 , 演员李嘉明在自媒体上发表一段炮轰国内电视收费乱象的视频 , 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 。
在视频中 , 李嘉明自称自己花大几千买的电视看不了 , 都是要收费的 , 已经几年没有看过电视了 。

李嘉明所说的问题 , 应该刺痛了很多人 , 大部分人对电视收费乱象是感同身受的 , 所以才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 网民的热烈讨论 。
其实大家对电视最美好的回忆 , 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 。 那个时候电视才刚刚推开 , 虽然屏幕很小 , 画面也不清晰 , 但是依然成为全国人民茶余饭后消遣的绝对主力 。
在夏日的夜间 , 先买了电视的家庭 , 会把电视搬到院中 , 大半个村子的人都跑过来看 。 那个时候都是天线接收的模式 , 经常信号不好 , 没有声音或图像 。
电视节目也不丰富 , 但依然有很多人每天准点守候电视机前 , 等着电视剧的播出 , 这个场景现在依然是很多七零八零人群的美好回忆 。
随着电视屏幕的越来越大 , 电视台越来越多 , 节目也越来越丰富 。 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 , 电视依然是家庭娱乐最主要的方式 。

那个时候看电视 , 基本都是各个电视台的节目 , 也没有乱七八糟的收费 , 无非是有一些广告 。
智能手机普及之后 , 对电视形成了很大的挤压 , 尤其是短视频行业的兴起 , 电视几乎成为时代的弃儿 , 很多家庭装修已经不再预留电视机的位置 。
不过 , 电视收费乱象也由此而开端 。
随着网络化、智能化的普及 , 电视这一技术没有明显突破的产品 , 也开始借着这一浪潮升级换代 。
点播化内容的丰富 , 免费的海量内容 , 一度让智能电视、智能机顶盒火了一把 。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安装有线电视 , 使用网络电视 。
使用者增加后 , 乱象就更加频繁了 , 之前常看的电视剧成了vip了 。 刚推出的热播剧 , 不充值看不成 , 就连很多电视台 , 也必须充钱才能解锁 。
这样就形成了越没人看电视 , 收费就越离谱的恶性循环 。

自从李嘉明炮轰电视收费乱象后 , 也引发了央媒的关注 , 人民日报也开始发声 , 批电视乱收费的现象 。
人民日报用了“套娃式充会员”来形容这一乱象 , 可谓是把现在电视收费的套路描写的淋漓尽致 。 就是通过电视内置会员 , 视频网站会员 , 单个节目充值等 , 一环套一环的收费模式 , 让老百姓懵圈 , 最终掉入收费陷阱 。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再看 , 电视收费乱象 , 从一开始就是欺骗老百姓的套路 。
随着电视屏幕的越来越大 , 在有一段时间内 , 电视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的 。 这个时候大家出了买电视的钱 , 但是可以安心的看电视台的节目 。
不过智能电视出台之后 , 大家忽然发现 , 电视越卖越便宜了 , 更有甚至有的电视直接取消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接口 , 完完全全成为一个离开网络就无法播放的电视 。

在低价策略的引导下 , 智能网络电视的销量越来越高 , 最终成为主流 。
这个时候 , 第一个套路就开始了 。 电视生产厂商 , 以电视价格低为理由 , 强制植入电视开机广告 。 而且这个电视必须依靠网络 , 所以广告的内容也是联网更新的 。
最开始广告的时间可能只有三五秒 , 还能忍受 。 但是广告的时间越来越长 , 又取消不了 , 虽然没多大事 , 但是直接影响了心情 。
接下来的套路就是 , 最初是免费的内容多 , 收费的内容少;渐渐就变成免费的越来越少 , 收费的越来越多 。 充值的套路就跟李嘉明和人民日报批的那样 , 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 。
正是因为看电视太复杂、太贵了 , 很多年轻人甚至都不再购买电视机 。 但是依然还有大量的老年人 , 离不开电视 。 他们的反应能力差 , 很多智能电视又跟亲属的手机绑定 , 充值的过程比较隐蔽的话 , 不知不觉就自动扣费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