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潜水技术的限制 考古学者无法真正敲开通向水下考古宝库的大门 。
20世纪初 , 头戴硬盔的原始管供重潜技术的发明为各种水下探索、包括海洋考古工作奠定了基础 , 潜水技术在沉船等水下遗址的调查、打捞上得到了初步应用 。 虽然潜水技术被运用到水下遗址的调查和打捞 , 但重潜技术并不适合包括水下考古在内的科学技术潜水活动 , 而近半个世纪的打捞活动均不是由专业的考古学者完成 。
20世纪初的管供重潜装备
1940-1950年代 , 法国海军组建了一个水下工作小组 , 由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负责 。 这个小组在1944年发明了自携式水下呼吸器(Self-Contained Underwater Breathing Apparatus , 简称SCUBA) , 即常规轻潜 , 为包括考古学在内的一切水下科学探索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 在这期间 , 库斯托小组的成员也被他们在潜水训练时耳濡目染的地中海海底沉船的无限魅力所吸引 , 其事业兴趣由此从军事潜水转向了水下沉船 。
但是 包括后来瑞典“瓦萨”号战舰的打捞出水在内 , 期间的数次打捞作业均不是由考古学者实施操作 即使它们的技术已经与后来水下考古学所运用的技术无太大的差别 但发掘获得的仅仅是一堆堆文物 工作时并未绘制遗迹图纸 就连遗址包含一艘还是两艘沉船仍争论不休 。 可见轻潜只是水下考古技术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在轻潜技术发明的最初一、二十年里 , 真正的考古学家并未登场 。
瑞典“瓦萨”号的整体打捞方案
当专业潜水员在沉船遗址上进行了多年的破坏性“考古”工作之后 轻潜技术终于在 1960 年被巴斯等人首次运用于水下考古 。
尽管当时的一些发掘技术现在看来略显原始 如将普通相机装在防水盆中充当水下相机 但却是考古学家第一次亲临水下 开创性地在水下实践了考古学方法 这是一个里程碑 标志着水下考古技术的诞生 。
巴斯本人感兴趣于古典考古 他以及他的团队及后一直坚持在地中海从事水下考古工作 为地中海青铜时代海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
1961-1964 年间 他们发掘了土耳其海域的拜占庭时期沉船亚细阿达( Yassi Ada ) 第一遗址;1967-1969年间 他们又发掘了拜占庭时期的亚细阿达第二遗址 在这次发掘中 , 考古队还发明或改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设备 如气袋装置、手扇发掘法、立体摄影、水下电话间等 , 至今部分仍在水下考古实践中使用 。
巴斯发明或改进的技术和设备 , 至今部分仍在水下实践中使用1
巴斯发明或改进的技术和设备 , 至今部分仍在水下实践中使用2
1967 年 巴斯在主持了一个类似水下考古技术的培训班 来自 10 多个国家的 40 多位考古学者共同发掘了塞浦路斯的卡伦尼亚( Kyrenia ) 沉船遗址 。 参加这项发掘工作的考古学者后来都成了各自国家水下考古工作的带头人 。
叁 - 结缘
(一)培养中国第一代水下考古工作者
1985年 , 英国职业盗宝人迈克·哈彻(Mike Hatcher)在南中国海盗捞出一艘清代商船 , 并将沉船物品交由嘉士德拍卖行拍卖 。 在这样一个国际竞拍会上 , 中国的文物专家竟然只能空手而回 。 此事震动中国政府 , 国家随即召集文物、司法及海事等各部门座谈 , 着手筹建中国水下考古队伍 。 巴斯就曾参与培养中国第一代的水下考古工作者 。
其中包括在1987年曾赴荷兰系统接受过潜水、水下文物保护、水下考古发掘等基本技能训练 , 了解欧洲水下文物管理的政策、法规和主要方法的张威和杨林——“我唯一跟中国同行打交道的经历是张威和杨林 。 这两位年轻的中国考古学者曾经在1989年的春天来我们得州A&M大学的海洋考古系做博士后研究 。 我给他们上过有关地中海以及加勒比海的沉船考古研究的课 。 ”2007年 , 巴斯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说到 。
巴斯在广东阳江探海楼 , 中者为张威 , 右者为鄂杰
巴斯培养的还包括“全国第三期水下考古专业人员培训班”学员——“2004年时张威先生曾邀请我到中国讲课 , 我并不是专门去看“南海I号”的 。 那次行程我参观了从其它沉船中打捞上来的文物 , 以及南海另外一艘沉船的现场 。 ”
像曾在我所任职 , 今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峻就是“三期”培养的学员 , 及后魏教授一直在文物考古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探索耕耘 。
(二)对中国学界的关注与期许
1989年 , 恰逢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建馆30周年 , 时任航海考古研究所考古部主任的巴斯向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发去贺信 。 该信中译稿随后刊载在1989年第二期的《海交史研究》刊物上 。 全文如下:
推荐阅读
-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 揪心!河南濮阳失踪的8岁女童已遇害,生前最后的画面曝光
- 艺术|斯克里亚宾更接近谁,阿波罗还是狄俄尼索斯?
- 园林|上海江南园林,适合遛娃拍照赏秋,不要门票还有1200年古银杏树
- 我国空间站动图欣赏,三舱T构型已成,为啥天和太阳翼必须挪位置?
- SH/T0956折管式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黏度的测定
- 平行宇宙疑似真实存在,灭绝多年的人类曾现身国外,被两万人亲眼目睹
- 五份首轮签换西部第十名!豪门交易成败得失,双塔实在不行了
- 感知到认知再到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