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文章图片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文章图片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文章图片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古典园林的风格 , 意境卓然 , 即便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依然不改颜值 。 时至今日 , 旅游在外 , 看到的古典园林数量稀少 , 像在湖北武汉新洲郊区 , 就有一座名叫花朝河湾的旅游景区 , 它的规模不小 , 且里面既有古典园林 , 还有自然景致 。 前往打卡、远离城市、亲近自然 , 在和谐山水与建筑里 , 探寻温婉风景 , 只觉得像是世外桃源一样 。

与多数“私家庄园”的定位一样 , 花朝河湾景区建在了城市的郊区 。 这有多方面的考量 , 比如土地限制、建设规划许可、生活工业区调整等 , 最主要的是 , 郊区土地资源利用的成本最低 。 前往花朝河湾景区打卡 , 要走的路线不短 , 基本要绕行城市大半个区域 , 参考的线路可以从新洲城区出发 , 在新道公路新洲立交上大广高速 , 之后在铁门收费站下 , 然后顺着x305抵达目的地罗杨村即可 。 可以看到 , 这个里程几乎等于来了一场跨城旅行 , 尤其是上高速下高速的路段 , 仪式感满满 。

驱车来到花朝河湾景区 , 沿途都是自然的乡道 , 直到景区门口 , 规划和建设的布局焕然一新 。 主要是布局不同 , 完全不像乡野里该有的样子 , 像景区大门建设得很高大 , 广场和游客服务中心非常显眼 。 前来游览的人多从外地驱车赶来 , 所以这里的停车场很大 , 车子下高速 , 慢慢走到路边 , 循着停车指示牌有序停车 。 之后再走向入口 , 有提示路牌 , 包括休息区、公共厕所、就餐区 , 相当齐全 。 景区大门口的建筑本身也是古典风格 , 白墙黑瓦 , 充满艺术气息 。

进到花朝河湾景区里 , 首先看到的是一条主轴的公共通道 , 修建的较为宽阔 。 路面铺着青砖 , 十分规整;以路面的中轴线为准 , 左右两边还有大片的绿化植被区 。 由于地势较为平坦 , 所以站在入口附近就能环顾到很多景致 , 人工种植的草坪、行道树、路灯和护栏 , 上面铺满花篮 , 还有绿色的藤蔓 , 放在一起 , 一时也难以辨别 。 相对于其他季节 , 冬季到景点来 , 自然景致会很平淡 , 人工装饰稀疏 , 看着与其他景点没有两样 。
【古典|一座布满古典建筑的园林,建在武汉郊区高速路口,文化底蕴丰厚】
不过 , 这里毕竟是一方区域特色景点 。 根据地方文献记载 , 花朝河湾附近的新洲区域 , 近百年来都有流传的花朝文化 , 类似于北方的赶集 , 但居民集于一处 , 所展现的民俗文化、特色习惯、美食和活动都有 , 尤其服饰 , 很有南方风俗民情 。 表现在花朝河湾里 , 这边具体还有花海阁、天香居、古风车 , 建设的很有古风意境 。 外人前来 , 首先会被景点的立意吸引 , 其次才是慢慢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底蕴 。

让人意外的是 , 即便是在冬季 , 在走过景区的花海阁时 , 还是看到一排装饰的“鲜花” 。 花卉的密度很大 , 用的是仿真鲜花 , 挂在一排金属支架上 。 从样式看 , 是一排紫藤萝 , 状态非常饱满 , 尤其是垂直状态 , 与周边草坪衬托 , 显示出朦胧的美感 。 紫藤萝寓意顽强的生命力 , 开在冬季 , 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 。 不过 , 这仅仅是景区里很小的一部分 , 继续往前走 , 还有古风车和天香居 , 基本上室内室外的景致都有 , 最不济的 , 还能坐下来大快朵颐 。

天香居里的建筑 , 建在水上 , 水上阁楼的意境很优雅 。 想起很多年前在江南水乡的某处阁楼用餐 , 楼体不大 , 后厨很小 , 送上来的菜肴十分精致 , 品茶品美食 , 对着窗台 , 看着无边的天宇 , 总觉得心旷神怡 。 现在 , 在花朝河湾这边 , 来回看到的景致寥寥无几 , 但就是觉得很实在 。 建筑婉转 , 景致和谐 , 最重要的是 , 人气静谧 , 与旺季时候形成鲜明对比 。

在花朝河湾来回走一趟 , 看到的景致不是很盛大 , 皆因为时节不对 , 没有赶上花朝节的好时候 。 蓦然对上了一首儿歌 , 唱到“一去二三里 , 烟村四五家 。 亭台六七座 , 八九十枝花” , 唱得其实就是江南庭园外的自然景致 。 不过 , 这首歌的版本有点多 , 唱来唱去 , 其结果往往是抒发完个人印象里的江南风情 , 对花朝河湾而言 , 它就是小编看到的江南风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