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冕旒 。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起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 。古时帝王、诸侯、卿大夫参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为礼冠中最贵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缫(丝绳)12根,每旒贯12块五彩玉,按朱、白、苍、黄、玄的顺次排列,每块玉相间距离各1寸,每旒长12寸 。
汉代冕服的垂旒却不限于五色,根据后汉书-舆服制的记载,十二旒为白玉串珠 。
【皇帝头上戴的东西叫什么】帝王戴的冕冠,其顶端有一块长形冕板,叫“延” 。延通常是前圆后方,用以象征天圆地方 。延的前后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彩线穿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质料的差异,是区分贵贱尊卑的标志 。据说,置旒的目的是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视事观物,不可“察察为明”,也就是说,一个身为领袖的人,必须洞察大体而能包容细小的瑕疵 。
推荐阅读
- 毛芋头发芽了以后能吃吗
- 手机放在枕头下面有辐射吗
- 厨房水龙头关上还滴水
- 甲鱼头能吃吗
- 南瓜秧头怎么吃
- 小龙虾头能吃吗怎么吃
- 插头有点烧焦还能用吗
- 香蕉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 橡皮泥弄到头发上怎么弄掉
- 芋头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