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大家好 , 接下来 , 我会用一个系列的内容 , 来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 。先秦儒家有三大思想家 , 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和荀子 。
但荀子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位 , 有人说荀子并不是儒家 , 而是法家 , 也有人说 , 荀子自成一派 , 称之为“荀家” 。荀子不仅培养了两个著名弟子李斯和韩非子 , 帮助秦国实现大一统 , 韩非子还成为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而且荀子还提出了“法后王” , “道不过三代 , 法不贰后王”等思想 , 同时也非常赞赏秦国的“依法治国 , 富国强兵”策略 。更重要的是 , 荀子提出了“人性本恶”的重要思想 , 因此需要礼仪法度来约束人的行为 , 荀子说“今人之性恶 , 必将待师法然后正 , 得礼仪然后治” , 这为后来法家思想“以法治国”的理念打下了思想基础 。当然 , 荀子思想还并没有以“法”为核心 , 依然是以儒家思想内核“仁和礼”为核心 。
总之 , 在荀子思想中 , 体现了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 , 尤其是在伦理道德和治国思想上 。当然主流还是依然将荀子归为儒家学派 。不过 , 在后世 , 荀子的思想 , 并没有尊为主流的儒家思想 , 在宋代还出现了“灭荀”的风潮 , 在宋明的理学和心学中 , 也鲜有人赞扬荀子的思想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荀子的思想以儒家为内核 , 兼具法家精神 , 这让荀子的思想具有独特的气质 。如果说孟子是儒家理想主义代表 , 那么荀子就是儒家现实主义代表 ,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要从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思想主张说起 。孟子和荀子同样都是生活在战国时期 , 不同的是孟子是在战国中期 , 而荀子在战国末期 。在战火纷飞、群雄四起的年代 ,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和“民贵君轻”的仁政治国理念 , 显然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 , 所以孟子虽然周游列国 , 但他的“仁政”思想并没有得到当时各国君主的重视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而在战国末期的荀子则不同 , 他提出了与孟子完全不同的“性恶论” , 在政治思想上发展了孔子的“礼学” , 倡导“礼法兼治” , 在“礼”的基础上增加了“法”的思想 , 与孔、孟相比 , 荀子的思想则具有了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 。同时 , 荀子在重视礼义道德教育的同时 , 也强调了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 。这与法家提倡的“以法治国”有点类似 。所以 , 我们可以说 , 孟子是一位理想主义者 , 而荀子是一位现实主义者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好了 , 简单介绍了荀子的思想 , 在具体展开荀子思想之前 , 我们还是照例来介绍一下荀子的生平 。荀子 , 名况 , 字卿 , 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 , 在今天的河北和山西一带 。他大约出生于公元前313年 , 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 被后人尊称为“荀卿” 。和其他儒学家一样 , 荀子也曾游历各国 , 他的足迹遍布了赵国、齐国、秦国和楚国 , 可以说他后半生几乎都在四个诸侯国中流转 。
他十五岁就游学到齐国 , 成为齐威、宣王时代开设的“稷下学宫”中最优秀的人 。他一生三次游学齐国 , 很受齐襄王的器重 , 称他是“最为老师” , 齐国曾三次聘荀子为“祭酒” , 也就是该学宫的校长 。他还应聘到秦国讲学论政 , 高度评价了秦国的治国理念 。他做过赵国的上卿 , 后来又通过春申君的引荐 , 做了楚国的兰陵令 , 所谓兰陵令 ,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 汉代称为兰台令史 。后来 , 春申君被害 , 他被解雇回家 , 于大约公元前238年 , 逝于楚国兰陵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值得一提的是 , 从春秋到战国 , 从没有一个当世大儒愿意去秦国传教布道 。孔子和孟子都没有去过秦国 , 在春秋时期 , 秦国也只是一个西陲的中流诸侯国 。到了战国时期 , “弃礼从法”的秦国虽坐拥“虎狼之师”威震六国 , 但也成了六国人口诛笔伐的对象 , 各国都对秦国的“弃礼从法”并不认同 , 也看不起秦国 。但荀子不同于孔孟 , 他不仅主张“隆礼重法” , 更重要他主张是“法后王” , “法后王”的意思是 , 当时君王以法为规范 , 也可以说是以法治国的先驱 , 所以某种程度来说 , 荀子是汉代法儒思想的奠基人 。
荀子是先秦时期三位大儒之一 , 他极力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 , 自认为是孔子的儒家思想继承人 , 他学识渊博 , 在继承前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 , 又吸收各家的长处加以综合、改造 , 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 发展了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思想 。
荀子说:“天行有常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 。
荀子不再将“天”“天命”“天道”神化 , 打破了“天道”的封建迷信 , 反对信仰鬼神 。主张“天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 但是有迹可循 , 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去行事即可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荀子认为 , 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 , 都是同样重要的 , 他说“天有其时 , 地有其财 , 人有其治 , 夫是谓之能参 。” , 天地人各有其特殊的职责 , 人的主要职责是利用天地的东西 , 以创造自己的文化 。荀子之前的儒家思想认为 , 要成为圣人就必须“知天” , 而荀子则正好相反 , 认为唯有圣人可以不求于天 。这是一种典型的唯物主义思想 。
关于荀子的哲学思想 , 其中性恶论是最著名的 。荀子说人性本恶 , 并不是说人的本性不可更改 , 其实他更强调的是从恶到善的过程 , 也就是非常重视后天的教养 。他认为凡是善的、有价值的东西都是人努力的产物 。价值来自文化 , 文化是人创造的 。也正因为如此 , 人在宇宙中与天地万物是同等重要的 。
荀子的另外一个思想贡献 , 在于他对道德的起源进行了论证 , 他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论证 。第一 , 荀子提出 , 人们不可能为某种社会组织而生活 , 我们都需要相互合作 , 有合作就有争斗 , 荀子说“欲恶同物 , 欲多而物寡 , 寡则比争” , 意思是人人都有贪欲 , 如果他们都想得到同一样东西 , 那这样东西必然就会越来越少 , 少了就会发生争斗 。因此人们的行为需要规范 , 这就是“礼” 。儒家一般重视礼 , 荀子也特别强调礼 。人们必须一起生活 , 为了在一起生活而无争 , 各人在满足自己的欲望方面必须接受一定的限制 。礼的功能就是确定这种限制 。有礼 , 才有道德 。遵礼而行就是道德 , 违礼而行就是不道德 。
春秋战国时三大思想家有荀子吗 不同时期对荀子的评价

文章插图
第二 , 荀子从“自然的”和“人为的”论述道德存在的原因 。他指出禽兽有父子 , 有雌雄 , 这是自然的 。至于父子之情 , 男女之别 , 则不是自然 , 而是社会关系 , 是人为和文化的产物 , 它不是自然的产物 , 而是精神的创造 。人应当有社会关系和礼 , 因为只有它们才使人区别于其他动物 。从这个方面的论证看来 , 人要有道德 , 并不是因为人无法避开它 , 而是因为人应当具备它 。
因此荀子从人的欲望 , 以及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两个方面 , 论述了道德存在的必要性 。荀子所著的《荀子》一书是他的唯一著作 , 全书共32篇 。该书一方面总结了当时学术界的百家思想 , 另外也提出了荀子自己的思想主张 。包括他的教育观、政治观 , 伦理道德观等等 , 是儒学思想经典 , 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哲学著作 。
好了 , 今天简单介绍了荀子的思想概要 , 下一期内容我们正式开始介绍32篇《荀子》 , 系统全面地了解荀子的思想精华 , 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 ,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 , 请点赞收藏 , 并关注我 , 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