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结论:杜甫的穷更多的实际上还是仕途上的不如意,生活上的所谓穷困更多的属于时代的悲剧,那样一个战乱的年代,寻常人可能连生存都成问题,杜甫有官身不用服兵役,不用交粮税,他的所谓穷困对于当时的很多普通人来说都是向往的生活 。而晚年的杜甫生活上的确有些困窘,这和他的性格、选择也是有关的,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物质上的问题 。

文章插图
题主所说的杜甫担任的是检校工部员外郎,属于从五品的官员,按照现在的说法来看的话应该属于副厅级干部,俸禄大概是一百六十石禄米,职分田五倾,俸钱三十两(合当今年薪20万人民币)左右,可惜的是杜甫在这个职位上并没有做太久,大概只做了半年就自己辞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杜甫实际上吃公粮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杜甫晚年一直处于乱世,实际上他的穷并不是物质意义上的穷,更多的是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 。毕竟在当时哪个大乱世,真正的穷人都活不下去的 。
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的名门杜家,他的祖父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他的父亲是杜闲,都是有功名在身的官员,母亲是清河崔氏的女子,真要算起来他们家实际上是可以和当时的皇室扯上姻亲关系的,当然他母亲的崔氏本就是当时最强大的门阀之一了,所以青少年时期的杜甫,生活优渥,和穷根本不沾边,咱们在看杜甫的生平的时候就会发现在三十岁之前杜甫一直就是在各地游历,不是齐赵就是吴越,基本上就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那一带混日子,直到三十岁才取了老婆,但是同年他的父亲杜闲也过世了,需要说明的是杜甫是嫡长子,这个地位实际上在唐朝的时候就意味着他是有权利继承家业的,杜家的家业也不少的,他是在长安、洛阳都有田地的小地主,“两京犹薄产”,他自己有诗曰:“杜曲幸有桑麻田 。”有男丁授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老杜家里最少有百亩土地 。这是最少数,因为他不仅在长安有,在洛阳还有地,“余田园在东京” 。其实想想他父亲在奉天作过县令,虽然听起来官不大,但是在当时应该也是六品以上的官职了,生活不会太差,所以置些田产不是太难的,手里有几百亩地,当然杜甫 的弟弟妹妹也不少,但都是同父异母的,从感情上讲并不是那么亲近的,但在对待财物上,杜甫一直都是大大咧咧的,他其实只要了不多的田产,将大部分的家产都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妹妹 。。

文章插图
在居丧完成后,杜甫就来到长安寻找自己的仕途,可惜的是当时的长安政局被权相李林甫把持,从三十五岁到四十四岁,十年间杜甫参加了多次科举考试,可惜的是基本都没啥结果,最好的时候杜甫进献的《进三大礼赋表》被玄宗关注,并让杜甫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可惜的是在李林甫的干预下,最终还是无果而终,无奈之下杜甫有些灰心丧气了,很多诗词中都体现出了困顿来,其实要说以杜家的家底正常情况下生活也不可能太困顿,那为什么杜甫的日子过得越来越难了?
其实很简单,年少时的优渥环境让杜甫对于持家这个事完全没有概念,杜甫在长安多是出入权贵门庭,再加上杜甫好酒贪杯,又和李白一样,有进无出,慷慨豪爽,虽然自己过得也不咋宽绰,但只要是朋友开口,只要自己有就会周济朋友,所以大多数时候,杜甫是处在一种身无长物的状态,而且此时的杜甫依然秉持着文人的清高,对于一些世务依然是没有兴趣操持的,所以结果也是显然的 。身上钱越来越少了 。
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就没啥钱财的杜甫赶上了天宝后期的乱政,此时虽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但因朝中奸相李林甫、杨国忠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再加上朝廷连年用兵,百姓苦不堪言,不仅要面对苛捐杂税,还要面对无休止的征兵拉丁,这给老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长安附近的老百姓有家不能归,有田不能种,“野哭千家”,唐朝开元初年的繁华盛世欢歌迅速变成了呻吟悲苦的悲歌 。长安城的物价飞涨,米珠薪桂,这种大环境的恶化更是加深了杜甫个人的悲剧,在这种内外因相加的作用下,杜甫很快就饥寒交迫、贫病交加、未老先衰了 。

文章插图
自此之后就是安史之乱的八年了,这八年连皇室都过得不太好,更别提杜甫了,当然即使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凭借之前的人缘,杜甫其实日子过得也比大多数普通人要好很多,只是想像之前一样美酒豪宅是不太可能的,但在八年间杜甫切实的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安史之乱刚开始的时候,他就在清河崔氏的帮助下筹谋到了河西尉,杜甫嫌远不去,之后又改成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成了太子属官,可惜当了了没几天,战乱就来了,之后就各种隐居逃难,后来知道了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就巴巴的准备去从龙,结果被叛军抓了成了俘虏押回长安,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逃出来到了唐肃宗面前,肃宗封他做了左拾遗,这实际上相当于御前的秘书官了,其实是个很有前途的官职,可惜杜甫的性格让他做事情太过直接,在为房管求情的过程中说话太直接让肃宗厌弃,将他外放为华州司功参军,这个过程中杜甫看到了一些官场黑幕,写了三吏三别后就辞职了,再之后面对安史之乱的乱军,杜甫就带着一大家子到处跑,跑到成都在友人资助下盖了浣花溪草堂,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草堂,他自己说的挺惨,但草堂其实占地挺广,十几亩的果园,几亩的菜园,房子其实也不算太小,在战乱之时有这样的居所其实已经是非常难得了,而且当时他又好几位朋友在蜀地为官,没事就串串门,打打秋风,其实他过得虽然比较惨,但是看和谁比,和他之前的生活比当然是苦不堪言,连点好酒都经常喝不上,但是和普罗大众比,已经是难得的安逸生活了,之后杜甫在好友严武的推荐下入幕府为官,即检校工部员外郎,从五品,这大概是杜甫当过最大的官了,可惜大概半年左右,就因为和严武的理念不合就辞职了,所以你看看,像杜甫这样忍不得气,受不得气的个性怎么为官做事呢?所以穷就穷在他没办法真正的走上向上的仕途之路,并不完全在于物质生活 。

文章插图
就像之前说的杜甫其实田产颇多,他自己除了交游广阔之外还会一点药理,自己会培养一些不常见的灵药,实际上物质上还过得去,他后来的所谓穷困潦倒其实大部分原因在于时代的悲剧,不管是因为战乱还是他的个性原因,杜甫喜欢到处游历拜访,这在战乱之时就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了,毕竟他还没有富裕到有自己的保镖团体,所以在游历过程中难免受些苦楚,再加上战乱之时赶上天灾,没法即时的收到田租,粮食涨价什么的,生活看起来就比较困顿一些,但杜甫真不能算是穷人 。
至于最后的杜甫之死看起来挺凄惨,但主要原因是他碰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几天没东西吃,而耒阳令直到他受灾后还给他送来了牛肉白酒,杜甫估计是没控制好饮食节奏,一下子吃多了,身体负荷不了才逝去的 。
杜甫是中晚唐时候的著名诗人,这个我们都知道,号称“诗圣” 。
他最著名的诗句之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我们都耳熟能详、朗朗上口,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唐朝在走下坡路 。
杜甫生于官宦世家,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到处游历,后来家道中落,自己在求功名的路上又颇为不顺,所以时常穷困潦倒,需要朋友接济的地步 。
纵观杜甫的一生,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在官场上混出个模样,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官职叫做杜工部,并不像标题所说的那样,是一个级别不低的朝廷命官 。
杜甫的官职杜工部是什么职位?全名叫做检校工部员外郎,是一个从六品的闲散官职 。工部大抵相当于现在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或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职能 。检校的意思是说不是实职,只是表明品级和俸禄 。所以这个检校工部员外郎,可以理解为相当于一个巡视员的岗位,也不在首都长安任职,实际上在成都 。这个岗位还是他的朋友给争取来的,就是一个只拿钱不办事,没有什么实职的闲差 。
杜甫还做过一个小官,这个官是在首都长安做的,叫做左拾遗,相当于在监察部的一个监察员的岗位,并无实职,是个言官,说白了就是个参谋,是一个有一定级别的参谋 。
杜甫后半生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全靠朋友的帮衬和接济而生活,后来朋友也相继老去,杜甫作为一个文人并无所长,最终穷困病饿而死 。
【杜工部:杜甫为什么生活穷困?】所以,提问者别误导人民群众,历史上,杜甫自始至终没做过什么大官,除了年轻的时候靠家族的财力潇洒过一段时间之外,之后没过几天好日子 。
推荐阅读
- 如何评价杜兰特的首个FMVP
- 学习发型障眼法杜绝邋遢问题
- 五绝之最《登鹳雀楼》,到底好在哪里,能让杜甫王安石苏轼齐偷师
- 杜甫是诗什么 杜甫的简介
- 杜仲的吃法
- 杜甫的爱国诗 这五首很有代表性
- 杜鹃花怎么养才开花 这些你需要知道
- 关于杜宾的性格
- 千里莺啼,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还是十里莺啼绿映红 杨慎评杜牧诗有道理吗?
- 杜鹃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