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是指哪三乐

1 出处:
出自《孟子尽心上》第二十节:

君子有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是指哪三乐

文章插图
以此为题,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孟子尽心上》第一节)
竭心尽力,才能了解自己 。
所以《孟子尽心上》是一本自我激励与完善的书 。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
“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但称王不在其内 。父母健在,弟兄无灾,第一件快乐的事;上无愧于天,下无愧于人,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天下的优秀人才而教育他们,第三件快乐的事 。君子有这三件快乐的事足够,称王不能算在内 。”
强调的是君子,儒家文化中道义与责任的担当者 。
为什么称王不能算作君子的乐事?
因为孟子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广土众民,君子欲之,所乐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乐之,所性不存焉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
称王是最次的,有损节操,而君子是不屑的,仁义礼智才是君子深植于心的,君子的志向是追求道,只有孜孜不倦到一定程度才可达到 。
那么道是什么?
孟子认为,“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至而至者,命也”,“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
做到不可做到的事,达到不能达到的境界,便是天命,君子要以身殉道 。
这与道家提倡的道是有区别的,
道家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所以,孟子认为的道,是最高的道德标准,而道家的道指的是天地社会运行的规律法则,一个强调主观,一个强调客观 。
所以,这段话特指,身为君子应该有的人生乐事 。
君子有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是指哪三乐

文章插图
2 孟子“三乐”怎么理解?
“父母健在,兄弟无故”:天伦之乐 。
健在,身体康健,存活于世;无故,无病无灾,无意外之祸 。
这句话提倡的是“孝悌”之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
孟子认为,“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
善养老人的人,仁人便将其视为榜样而投奔 。
这与儒家的“子欲养而亲不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是一致的,及时尽孝,躬亲抚幼,是基本之人伦,何况君子!
“不愧于天,不怍于人”:使命之乐 。
愧与怍:惭愧之意 。
字面理解,君子要有行善之心,乐善好施 。
孟子既将道列为君子之志,所以这句话还有深意 。
不愧对上天,不愧对他人,不是指做了什么坏事,而是指要顺应天道,顺应民心 。
孟子认为,“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
【君子有三乐,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乐是指哪三乐】没有什么不是天命决定的,顺从并接受天命,才是正道 。
也就是说,君子要不断完善自我,发挥社会作用,完成上天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百姓的期望 。
“得英才而教之”:传承之乐 。
英才:优秀的人才 。
教育,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教化,是君子的大爱 。
孟子认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
孟子还继续补充,认为,“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
也就是说,君子教化于人,应注重养成品德,发展才能,解决疑惑,言传身教,私下受诲 。
可见,德行之教为根本,而学问知识为其次 。
儒家认为,教育在于德行教化,而君子便是德行教化百姓的实施者 。
所以,“孟子三乐”,不仅是寻常之乐,更是君子为人处事,济世安民之乐,涵盖了君子的日常德行与社会责任 。
3 孔子也“三乐”,是否一致?
孟子有“三乐”,自然想到孔子的“三乐”,同为儒派,是否不同?
《列子 天瑞》中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孔子游泰山时,见到一个叫荣启期的乡野村夫,快乐得弹琴唱歌,孔子问,你穿着破烂,咋还这么快乐?他说,天地万物,我生而为人,一乐;男尊女卑,我生而男人,二乐;生死无常,我活九十,三乐 。孔子感叹,说得好,看得开!
快乐有时很简单!可见,孔子是认同这样的“三乐” 。
《论语》开篇也有孔子三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学而》)
孔子认为,学习,交友,是快乐的事;有容有度,才能为君子 。
孔子的人生之乐,同样简单,强调人的本位,学习传承的作用,还有同道相谋,君子之风 。
孔孟本一家,乐事虽不同,本质却一样 。
所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看似普通,君子真能做到,不单严于律己,还要不断完善,重要的是以自身之力量,影响他人,影响社会 。
这是君子的使命 。
4 “三乐”在今天的意义
将孔孟的“三乐”用在今天,就是好读书,做好人,传承好 。
陈眉公在《小窗幽记》说:“人生一世,有三乐:开卷读书,闭门修禅,一语济世 。”
曾国藩也说:“读书声出金石,飘飘意远,一乐也;宏奖人材,诱人日进,二乐也;勤劳而后憩息,三乐也 。” (《曾国藩文集》)
人生的乐事,吃得香,睡得着,有钱花...俗了点,缺了意义 。
做人,为第一,尽孝为根本,诚信为基础 。
读书,应赋予更多的含义,不光是学做人,还要学做事,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个人素养,愿得此身长报国是个人能力与责任 。
教育,关系传承,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生生不息,文化渊源流长,社会不断进步的最最重要的事情 。
可见,孟子“三乐”,不仅是独乐乐,还是众乐乐,寻常百姓小幸福,可遇更要可求 。
朱熹《集注》说:‘此三乐者,一系于天,一系于人,其可以自致者,惟不愧不作而已 。”
文丨李怡(ID:诚挚人生为梦启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