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竹的诗句,竹石的古诗

带竹的诗句

带竹的诗句,竹石的古诗

文章插图
【带竹的诗句,竹石的古诗】持刀密竹,竹少风来多 。此意人不会,欲令池有波 。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
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 。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
凿井交棕叶,开渠断竹根 。扁舟轻褭缆,小径曲通村 。
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 。
以上诗句经常被使用 。
竹石的古诗《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的作品 。
全诗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全诗翻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
赏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用拟人手法形容竹子的扎根于散乱、破碎的岩石之中,不怕土薄石坚,基础不牢,却像锋牙利齿一般,一旦咬定就不放松 。“咬定”写其坚定不移的形态,“立根”言其本性孤高而不随俗,可见其扎根之深且稳 。“原”字有推其根源之意,正因为此竹“立根原在破岩中”,以青山为家,才生长得更为坚劲挺拔 。这就生动地刻画出了竹子坚劲、顽强的性格 。第二句既为第一句作了解释,又为后两句张本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自然地引出了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还”字有仍然之意,又有反而之意 。意思是说,任你四面八方的狂风暴雨,一年四季的霜打雪冻,千般磨折,万般打击,它反而更苍劲挺拔,坚韧不移,顽强不屈 。这就进一步描绘了竹子无视环境压力的豪放气概 。这既是竹子的天赋禀性,也是诗人所憧憬和所追求的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定顽强中,隐寓出自身的刚劲风骨 。
《竹石》古诗拼音全文《竹石》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下面是我整理的《竹石》古诗全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词句解释:
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
立根:扎根,生根 。
原:本来,原本 。
破岩:破裂的岩石 。
磨:折磨,挫折 。磨砺、磨难、困难”
击:打击 。
坚劲:坚”是“坚强不屈、坚韧不拔” 。坚劲:坚定强劲 。“劲” 读作“jìng
任:任凭 。
尔:你 。
古诗大意: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
古诗赏析: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 。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
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 。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诗里的竹子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 。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 。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 。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 。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 。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根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作者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在生活中,诗人正是这样一种与下层百姓有着较密切的联系,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的岩竹 。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