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诗无达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

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诗无达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1、汉人董仲舒说过“诗无达诂”的话,意谓对《诗经》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而有歧异 。
2、“诗无达诂”,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五《精华》 。“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春秋战国时代,赋《诗经》断章取义成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这在当时典籍的记载中多不胜数 。既各取所需而属“断章”,借古语以说“我”之情,因此,所引之诗,其义因人而异,所谓“左氏引《诗》,皆非《诗》人之旨”(曾异《纺授堂文集》卷五《复曾叔祈书》) 。西汉人解《诗》,如《韩诗外传》,亦用此法 。所以说叫做“《诗》无达诂”,所谓“《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文《抱经堂文集》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 。
诗无达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诗无达诂的含义是没有通达的或一成不变的解释,因时因人 。
语出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五《精华》 。
“达诂”的意思是确切的训诂或解释 。春秋战国时代,赋《诗经》断章取义成风,《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庆舍之士谓卢蒲癸曰: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这在当时典籍的记载中多不胜数 。
既各取所需而属“断章”,借古语以说“我”之情,因此,所引之诗,其义因人而异,所谓“左氏引《诗》,皆非《诗》人之旨”(曾异《纺授堂文集》卷五《复曾叔祈书》) 。
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诗无达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相关介绍:
西汉人解《诗》,如《韩诗外传》,亦用此法 。所以说叫做“《诗》无达诂”,所谓“《诗》无定形,读《诗》者亦无定解”(文《抱经堂文集》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 。
如何理解诗无达诂的文学观点诗歌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对比(对照)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
正意反说(反语)
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
借古讽今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含蓄,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用典
反衬(有时与“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共用):沈佺期《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用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愁苦 。贾至《春思二首(其一)》“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用春日美好之乐景反衬诗人内心之愁苦 。
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王昌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一二两句实写眼前之景,三四两句通过联想和想象虚写朊友夜泊潇湘的情状,表现了作者的惆怅和依恋之情 。李贺《将发》:“东床卷席罢,护落将行去 。秋白遥遥空,日满门前路 。”前两句写收拾停当,即将登程,这是实写;后两句写出征后将会遇到的景色,这是虚笔 。
诗无达诂和什么思想接近诗无达诂,文无达诠”这句话的意思是:
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 。
注释:
“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 。
拓展:
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曲说,加以引用 。如《诗经·魏风·伐檀》明是一首愤怒抨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刺”诗,但董仲舒据其“《诗》无达诂”之说,割裂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化“刺”为“美”,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样冷嘲热讽的话,歌颂了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是不会尸位素餐的 。这样理解和运用“《诗》无达诂”,就把一部古《诗》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
“诗无达诂”意指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 。换言之,文学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确定不变的理解和解释 。因为“诗无达诂”,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
诗无达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鉴赏命题之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达”就是通达、明白、晓畅的意思,“诂”就是训诂,用今言释古义,“达诂”就是通达的解释 。诗无达诂的意思就是,诗歌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是要靠意会而不是言传的,诗歌没有确切的解释 。这些与我们诗歌是靠意象来传情有着亲密的联系 。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 。“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 。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 。
【诗无达诂是什么意思,诗无达诂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