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是一种无鳞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活 。(1)有毒成分
河豚鱼所含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 , 对热稳定,煮沸、盐腋、日晒均不被破坏 。主要存在于卵巢中 , 其次肝脏中也存有较多的毒素 。一般的新鲜洗净鱼肉不含有毒素,但如果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 。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含毒素 。每年的春季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含毒最多 , 因此春季最容易发生中毒 。春季过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少一半 。肝脏亦是春季毒性强 。此外,即使同一种类,毒性也不一样,一般雌性比雄性毒性更强 。(2)中毒机理
河豚毒主要是作用于神经系统 , 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循环运动中枢麻痹 。(3)诊断
根据食用河豚鱼史和中毒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根据中毒表现程度 , 可分为:轻度: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呕吐 。中度:上述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运动麻痹,但腱反射尚存在 。重度:全身运动麻痹,骨路肌松弛无力 , 言语不清,咽下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意识尚清楚 。极重度:意识不清,无血压 , 呼吸停止 , 心跳尚存在,甚至死亡 。(4)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
河豚鱼中毒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因为河豚毒素极易从胃肠道吸收 , 一般在食后10分钟到3小时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在10—30分钟死亡 。起初感觉全身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 , 随后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 , 身体摇摆失去平衡,最后全身呈瘫痪状态 , 可有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 。一般预后不良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与下泻为主 , 配合对症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5)预防措施
【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由于河豚毒素耐热,一般120C60分钟才可破坏 , 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 。因此最有效地预防中毒的方法就是将河豚鱼集中处理,禁止出售 。加工盐干制品时 , 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剖腹去内脏、去头,必须反复冲洗,完全去除血污,不新鲜的鱼不得加工 。出售干制品时,必须经过检测证明无毒后方可出售 。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 。河豚鱼外形较特殊 , 头呈梭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睛,上下唇各有两个牙齿似人牙 , 鳃小不明显 , 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皮肤表面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