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樾简介

基本资料1中文名:吴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桐城
出生日期:1878年
逝世日期:1905年
职业:革命家
毕业院校:保定高等学堂
信仰:民族主义
主要成就:暗杀五大臣
代表作品:《暗杀时代》
政党:光复会、中国同盟会(追认)
投身革命2吴樾(1878—1905),字孟侠,安徽桐城人 ,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元勋 。家境清贫,八岁丧母 , 为其兄长抚养 。后两位兄长病逝,迫于家计 , 奔波于凡尘间 。然自幼好古文,诸子百家之说均有涉猎 。犹好古诗文,但极恶八股之术 , 不愿入仕,颇具游侠之气 。20岁又东游浙江沪一带 , 目睹江南开化之风 。后又由堂叔吴汝纶推荐在1902年入保定高等学堂就读,广阅革命书籍,如《革命军》、《警钟报》、《自由血》、《黄帝魂》、《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等,思想为之一变,由立宪转向光复 , 并自此广结革命志士 。与陈天华、杨毓麟、赵声、张榕、蔡元培、章太炎、秋瑾、陈独秀相交甚笃,每每与之相遇则必“深谈午庚夜而不寐” 。吴樾在蔡元培介绍下加入光复会,并和赵声、杨毓麟创建革命组织北方暗杀团 , 担任北方暗杀团支部长 。自此,吴樾经常和北方暗杀团同志研究如何开展暗杀活动 。吴樾分析:那拉氏深处内宫,奕劻深居简出 , 暗杀不易得手,唯有铁良掌
谋划暗杀31903年4月29日 , 因满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签订七项密约出卖东北主权,留日学生五百余人在东京举行拒俄大会,声讨沙俄侵占东北 。会后组织拒俄义勇队(又名学生军),黄兴、陈天华等二百余人主动参加,准备开赴东北抗俄 。但满清政府竟指此次运动 , 名为拒俄 , 实为革命 , 电令清驻日公使会同日本政府严加弹压 。拒俄义勇队遭到强行解散遂改名军国民教育会 。7月5日 , 军国民教育会在东京集会,通过改组军国民教育会意见书,改实行爱国主义的宗旨为实行民族主义 。政治纲领有三点:一、宣传鼓动,二、武装起义,三、政治暗杀 。组织极为严密,所有成员必经严格筛?。杂谢照乱怨┦侗鹆?,为圆形镍制徽章如墨西哥鹰洋大小,一面为轩辕黄帝头象,一面撰刻誓词;“帝制五兵,挥斥百族 。时维我祖,我膺是服 。”聘俄国、日本教官教习格斗、爆破、暗杀、军械各种技能,并派人回国联络各地革命志士,共同反清 。军国民教育会决定:王维沈、董鸿袜前往南洋活动;龚宝铨赴上海,
忠贞爱情41903年,吴樾正在河北保定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革命思想 。经同志汪雨田介绍,吴樾结识了客居保定的严老夫人,他们都来自人文荟萃的桐城派故乡,一见面就用桐城方言谈诗论文,严老夫人觉得吴樾谈吐不俗才识非凡,便请吴樾做为宝贝女儿严无畏的家庭教师 。人生初相见,严无畏就感受到吴樾俊逸儒雅的外表之下,有一股逼人的侠客之气,芳心不觉为之一动,但她还是恭恭敬敬地对吴樾执以师礼 。很快吴樾就发现,这位同乡小妹妹聪慧过人,所授课程,她常常过目不忘即刻成诵 。吴樾觉得她实在是个可造之材,因此课暇之余,常常把搜集到的一些进步书刊如《中国日报》、《革命军》、《白话报》、《苏报》等拿给她看 。严无畏这位天真无邪的深闺秀女,就这样濡染了革命思想,大大开阔了眼界和胸怀 。渐渐地,他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就多了起来,诗文酬答耳鬓厮磨,爱情,就这样悄悄在他们心底生了根 。
有佳人相伴红袖添香 , 但吴樾并没有沉溺于卿卿我我的温柔之乡,相反,他常常像
悲歌慷慨5随着国内外革命党人实力的逐步增强,满清朝内的政局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一派是以奕劻、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派,一派是张之洞、岑春煊地方派系,中枢的瞿鸿机的清流 , 还有就是铁良他们的满洲少壮派 。虽说派系不同,但以改良来对抗日益膨胀的革命势力是他们的公识 。只不过满洲亲贵是想借改良来防汉,汉人重臣是想借改良来扩充自己的实力 。与此同时,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一党也打出保清立宪的招牌,想以此重回满清政府权力核心 。各种势力的合流,造成当年立宪呼声甚嚣尘上,革命党人处境相当困难 。吴樾对此深表忧愤 。他说宁愿吾国民为懵懵不醒之国民 , 也不愿吾国民为半梦半醒之奴隶 。因为懵懵不醒之人一旦猛醒皆会复九世之仇,光复汉室 。而半梦半醒之奴隶 , 名义上为立宪保国,实际上不过是满清鹰犬,立宪派以马志尼、加富尔自居,实际上比吴三桂、洪承畴而不若 。保的是满清不是汉族 。因此吴樾提出杀一儆百,以儆效尤的计划 。在革命党暗杀名单上排名靠前的有下列几
暗杀时代6吴樾在安徽会馆等待时机,在此期间,吴樾写下《暗杀时代》一书,字字血泪,皆阐明民族民权大义,及愤满清权贵乱政,愿以身殉,敢为天下先 。特别是在其中写给未婚妻严无畏的《与妻书》里,吴樾驰书未婚妻子严无畏,抛开个人私情,从容论述生死大义 。函中希望未婚妻学习法国罗兰夫人 。从吴樾写给未婚妻严无畏的两封信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对暗杀计划进行过讨论 , 严无畏亦赋诗《三绝》以壮其行 。
吴樾在《暗杀时代》一书中写道:
夫排满之道有二:一曰暗杀,一曰革命 。暗杀为因 , 革命为果 。暗杀虽个人而可为,革命非群力即不效 。今日之时代,非革命之时代,实暗杀之时代也 。以复仇为援兵,则愈杀愈仇,愈仇愈杀 。仇杀相寻,势不至革命而不已!予愿予死后,化一我而为千万我,前者仆后者起,不杀不休 , 不尽不止,则予之死为有济也 。然一念万、王二子之后,竟未闻有接踵而兴者,则予当此发轫之始 , 似不宜不有观感于同胞矣 。今即迩来之所见,并信札之有关切于此者,亦连类及
奋力一掷71905年9月24日,满清政府辅国公载泽、兵部侍郎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商部右丞绍英等五大臣正式出洋考察 。在此前一天,吴樾由随同五大臣一同出国考察卧底的杨毓麟那里得知详细的出行计划,与同志张榕在安徽会馆设宴招待各方友人,席间悲歌慷慨,举止豪放,有人不解其义,问之 , 云不日将有所图 , 人皆赞之 。庶日怀揣杨毓麟事先制好的炸弹离开会馆,留置一信于枕下 , 详书其此次行动的缘由 , 并说与会馆众人无关 。以便万一事泄,不托累旁人 。五大臣原定十点出发,铁路局预备的专车一共五节,前面两节供随员乘坐,第三节是五大臣的花车,第四节仆役所乘 , 最后一节装货物 。一大早就在前门车站,八点刚过,送行的人陆续到达 。首先到的是徐世昌,接着是绍英、端方、戴鸿慈,最后到的是载泽 。吴樾穿的是学堂的操衣 , 被拦不得入内 。吴樾急购一套清隶仆役的衣服;蓝布薄棉袍,皂靴 , 无花翎的红缨帽 。
吴樾混入仆役之中进入车站上了第四列车,张榕在他的
人物纪念8赵声为吴樾题写悼诗:
淮南自古多英杰,山水而今尚有灵 。
相见尘襟一潇洒,晚风吹雨大行青 。
一腔热血千行泪,慷慨淋漓为我言 。
大好头颅拼一掷 , 太空追攫国民魂 。
秋瑾为吴樾题写悼诗:
昆仑一脉传骄子,二百余年汉声死 。
低头异族胡衣冠,腥膻污人祖宗耻 。
忽地西来送警钟 , 汉人聚哭昆仑东 。
方知今日豚尾子,不是当年本汉风 。
裂眦啮指争传檄,大叫同胞声激烈 。
积耻从头速洗清,毋令黄胄终沦灭 。
大江南北群相和 , 英雄争挽鲁阳戈 。
庐梭文笔波兰血,拼把头颅换凯歌 。
年年岁月驹驰隙,有汉光复总无策 。
志士备呼东诲东,胡儿虎踞北京北 。
名曰同胞意未同,徒劳流血叹无功 。
堤防家贼计何酷?愤起英雄声皖中 。
皖中志士名吴樾,百炼刚肠如火热 。
报仇直以酬祖宗 , 杀贼计先除羽翼 。
爆裂同拼歼贼臣 , 男儿爱国已忘身 。
可怜懵懵天竟瞽 , 致使英雄志未伸 。
电传噩耗风潮耸,同志相顾皆色动 。
打破从前奴隶关 , 惊回大地繁华梦 。
死殉同胞剩血痕 , 我令痛哭为招魂 。
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
人物故居9【吴樾简介】吴樾故居位于桐城市老城区延陵巷内,坐北朝南,建筑原有前厅、后厅、厢房、后院等,今保存其书房、卧室等五间平房 , 面阔19米 , 进深三间,长5.2米,面积187平方米 。整组建筑砖木结构,两坡瓦顶,前设檐廊,撑拱承檐,室内前后开窗 , 风格简洁淡雅 。民国二年(1913),吴樾胞弟吴楚扶柩南归,葬于安庆西门外平头山 。孙中山先生委托安徽省都督孙毓筠代为祭奠 。民国十八年(1929),安庆辟吴樾街,之后桐城故里建造吴樾祠 , 城关镇改为孟侠镇,创办孟侠小学、孟侠中学以示纪念 。1986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吴樾故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