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
在古代河南省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大省,洛阳作为千古名都 , 千年沉淀下来的底蕴自是非常深厚 , 这也是洛阳人民的自豪,也是中国的自豪 , 其中非常具有地域特色的河洛大鼓便是其中一种艺术文化,但是你对河洛大鼓的了解有多少呢?本期洛阳文化为你解析 。
河洛大鼓,河南汉族地方曲种之一 , 一种以说、唱为艺术表演手段,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感情、歌唱社会生活的传统音乐 。当地人都称河洛大鼓为“说书”,至今在洛阳一带常把“说书唱戏”联在一起 。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河洛大鼓】河洛大鼓的演唱艺术形式有十一种词牌,知名的艺人有段雁、胡南方、李禄、张天倍、程文和、段界平、王小岳等 。
2006年5月20日,河洛大鼓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 , 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 。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 , 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中、短篇故事 。“琴音”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 , 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 , 其琴也改为扬琴 。据洛阳地方志记载,河洛大鼓形成过程和初创时间为:清末以前,洛阳城乡流传较广的曲艺形式称“琴书” 。
约在清末民初,偃师县琴书艺人较集中的段湾村 , 有段炎等人前往南阳学艺,学会了当地的“鼓儿词” 。并与洛阳方言琴书结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洛阳地方特色的大鼓 。河洛大鼓在发展过程中曾有“鼓碰弦”、“大鼓京腔”、“洛阳大鼓”等名称,“河洛大鼓”的名称是在1952年才正式命名的 。河洛大鼓最常见的表演形式为,主唱者左手打钢板,右手敲击平鼓,另有乐师以坠胡伴奏 。演唱风格欢快活泼、气氛热烈 , 常以“愿书” 的方式,在乡村庭院表演 。
您也许还喜欢:
丽江标志性建筑:大水车
探秘关于丽江鹰猎文化
神秘的丽江殉情文化
桂林为什么叫桂林?
推荐阅读
- 鮑字的意思 鮑是什么意思
- 厨房窗户用什么样的窗帘好
- 谈骨气的段意
- 如何批量删除多余的段落标记
- 微信唯美好听的说说短语
- 关于做人孝道的句子
- 羽衣甘蓝就是个骗局有什么说法 抖音卖的羽衣甘蓝真的有用吗
- 悲伤的说说都想哭了
- 鲍怎么读 鲍的拼音是什么
- 谁知道青枣的热量是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