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区别


【偏旁部首区别】偏旁部首区别,如下:
偏旁、部首不是同一个概念,但二者之间有联系,有重叠 。什么是偏旁呢,我们知道,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合体字 。偏旁就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 。一个合体字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 。部首,顾名思义 , 就是一部之首,是用于查字典的 。
一个偏旁一般是由两画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如构成“戏”字的偏旁“又”和“戈” 。也有少数偏旁只有一画 , 如“乱”字右边的“竖弯钩” 。偏旁有两种 。一种可以独立成字,称为成字偏旁,如构成“鸭”字的“甲”和“鸟”都是成字偏旁 。
另一种不能独立成字,称为不成字偏旁,如构成“影”字右边的偏旁“彡”就是不成字偏旁 。偏旁有单一的 , 也有复合的 。如“做” , 可以分解为“亻”和“故”两个偏旁,“亻”就是单一偏旁,“故”就是复合偏旁 。“故”还可分解成“古”和“攵”,其中的“古”又可以再分解成“十”和“口” 。
偏旁是就合体字的构成说的,凡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都可以称之为偏旁 。部首则是偏旁中的一部分,但偏旁不一定都是部首,人们利用这部分偏旁从字形上来给汉字分部,因为这部分偏旁位居各部之首,所以另给它们起了个名字——部首 。
一、含义不同
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从前称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把合体字的组成部分统称为“偏旁” 。
部首是从应用功能的角度定义的,是具有字型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
二、功能不同
偏旁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概念,多用于分析字形 。古代汉字六书理论中,象形字、指事字多为独体字,这类字所占比重较小 。大多数是以形声字和会意字为代表的合体字 。为了分析合体字字形 , 文字学研究者创设了“偏旁”的概念 。
部首是字典编纂学的术语,是为了给汉字分类而存在的 。部首可以简单理解为“一部之首” , “部”是字典的分类单位,是一系列具有相同义符的汉字的总和 。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 。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创了“部首”这一概念 。他把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 , 把每部的共同义符(大多数是独体字)放在该部的首位 , 所以称为部首 。这些在“一部之首”的字就叫做“部首字 。
扩展资料
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就是一个字,如“日”“月”“子”等;有的是不成字的,如“宀” 。有的字作为偏旁时,字形稍加变化,如“人”写成“亻”,“水”写成“氵” 。
部首是适应编排字典的需要产生的,是指汉字在结构上有某些相同的部分 。如“江、河、湖、海”都有“氵”;“他、你、们”都有“亻”,这“氵”和“亻”就是部首 。
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所有的部首可以作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 。比如“你”,偏旁有“亻”和“尔”,部首只有“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