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做轻松且舒适的事?
前段时间刷到某抖的一个主播分享 , 很欣赏其中的智慧分享,于是购买了他推荐的《认知觉醒》这本书 。
因为对身心灵这一块本身就很感兴趣,我也通过学习成为一名天赋解读师,购买这本书,是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更好地丰富提升我的认知 。
在认真地阅读完第一章内容〈大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真心令我醍醐灌顶呀 !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以前总是沉迷于一时的感官愉悦而对于该做的事情却总会拖延,从而导致焦虑迷茫却又无法自拔…
但当你明白了大脑的结构 , 你也就能够明白 , 其实自律自控的能力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困难…
从大脑开始认识自己,每个人都有三重大脑 。
①是约3.6亿年前由爬行动物演化成的本能脑,也称爬行脑 。
主管本能,可以让爬行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来保证生存和繁衍 。
②是约2亿年前由哺乳动物发展出的情绪脑 也称猴子脑 。
主管情绪,有情绪的加持让自己趋利避害,提升生存优势,如恐惧远离危险 , 兴奋可以专注捕猎 , 愉悦增强同伴亲密度 , 伤心引来关爱 。
③是由人类进化出新皮层在7万~20万年前真正成形的无与伦比的脑区,称为理智脑 。
主管认知,是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建立文明,也叫思考脑或理性脑
【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喜欢做轻松且舒适的事?】 总的来说 , 这三重大脑就是年代已久的本能脑 ; 相对古老的情绪脑 ; 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
在三个大脑里,虽然理智脑是最高级,但它的力量也是最弱小的 。
原因有四:
①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理智脑最年轻 。
②理智脑在人的大脑发育成熟时间最晚 。
因为本能脑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了,情绪脑在青春期早期才趋于完善,而理智脑要等到成年早期才基本成熟 。? ?
③本能脑和情绪脑占到大脑神经元细胞近8成,而理智脑只占2成,所以理智脑对大脑的掌控力是最弱的 !
④本能脑和情绪脑掌控的是人的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控制五感和调控呼吸心跳血压,因此运行速度极快 , 可达11000000次/秒 。而理智脑运行速度不仅慢,仅40次/秒,而且还非常耗能~
在过去为了生存,原始人往往要节省能量,所以往往是由本能脑和情绪脑做决策 。
耗能高的行为例如思考,则会被视为生存威胁被本能脑排斥,而不用动脑的消遣行为会受到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 。
于是天性就形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及时行乐 , 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
导致大多数人做事只喜欢简单和舒适的事,喜欢呆在舒适圈逃避真正的困难; 做事喜欢立即看到效果,对不能马上看到结果的事往往缺乏耐心及容易放弃…
读到这里,是否有突然醒悟过来 ?
原来不是我们的愿望不够强烈 , 不是我们的意志力不够强大,而是我们的本能天性太过强大了,对吗?
于是大多数人陷入了:"明明知道,但就是做不到 ; 特别想要,但就是得不到" 的怪圈里 。
甚至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在思考 , 其实都是在对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享受本能和欲望 。
如果想要突破自己,让理智脑来主导自己的命运 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成长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克服天性并不是压制和抵抗本能脑和情绪脑,而是应该遵循科学的方法用进废退的原则,让理智脑变大变强,依靠知识强大理智脑的同时养成习惯,而不是依靠顽强的自制力 。
因为当理智脑与本能脑,情绪脑做对抗时 , 败下来的往往是理智脑,甚至有时候理智脑还没来得及启动,身体就已经被本能和欲望"劫持"了…
但本能脑拥有的强大运算能力和情绪脑拥有的强大行动能力 , 其实是可以为理智脑所用的宝贵资源 。
所以理智脑要做的是驱动它们,调动借用它们的力量,而不是取代或者抗衡它们…
当理智脑能够运用上它们强大的力量时:
人便可以更好地立足长远 , 主动走出舒适区;
愿意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为可能的收益延时满足;
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抵制诱惑 , 面对舒适和娱乐时,会做出与其他人不同的选择~
那在强大理智脑的过程中,如何避免焦虑和保持耐心来强大理智脑呢?
下次再分享焦虑的根源和保持耐心的秘诀,本篇分享暂告一段落 。
人为什么喜欢更舒适的生活? 舒服的感觉是从哪里来的?最近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个词语,那就是“舒适圈” , 那么工作该不该走出舒适圈呢?其实呢,可以走出舒适圈 , 但是不要走出能力圈 。
首先来看,什么是舒适圈呢?其实就是自己做起来得心应手,并且很擅长的东西 。如果已经明确找到了这个圈子,且这个圈子目前的发展状态还很好 , 那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舒适圈呆着就行,为什么要费力去做自己不喜欢而且不擅长的事情呢?
但是工作上,如果长时间待在舒适圈真的会慢慢失去上进心,感觉就会变得没有斗志,所以还是应该多多探出舒适圈,突破自己 。
有人说:“人总是容易陷入一个温柔的舒适圈不愿意抽离,尽管我们已经处于一个不痛不痒的消耗状态,但我们依然没有任何想做出改变的念头 , 这就是典型的自我堕落 。”
走出舒适区,去努力工作
有人说:“如果人一直呆在一个舒适圈,或在一个舒适圈呆得时间太久 , 这个舒适圈就会让我们自我设限,画地为牢 , 最终我们将会在这个圈子里温水煮蛙般走向灭亡 。舒适圈也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懒惰圈” 。”
想走出舒适圈就得提高自己的能力,不然永远也走不出去 。其实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 得有自己的理解认识,待在舒适圈自身就不能有很好的发展 , 但是待在舒适圈,按部就班也不是不可以,生活中也需要这种稳定踏实的幸福 。
有人说:“哪里有舒适的工作,人活着就是受苦受累 。你看人家工作舒适,但人家自己不觉得,说不定已经有了抑郁症了 。要在工作中磨炼自己 , 让自己心变宽,心宽了,工作也就舒适了 。”
但是如果你做的很不错,那么为什么要离开呢?在互联网时代 ,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所以必须把精力放在自己优势上面 , 打造成为长板,这样,你才会有竞争优势 。如果你什么都想尝试,短板是补齐了,可是也没有长板优势,最后不免沦为平庸 。
走出舒适区的观点是对的,但是不要盲目的跳出来,否则会极大的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个人只有将精力投入到擅长的领域,不断积累优势,才会成为高手 。那些叫你跳出舒适区的人,不要随便听信 。毕竟 , 人生是自己的 。
人喜欢舒适是人的本能,作为人 , 每个人都渴望舒适,舒适的感觉是从大脑的神经系统传递出来的 , 因为人类渴望过的更好,所以我们都渴望舒服的衣服、宽大的房子、更高的职位、性能好的车子只是我们的欲望 , 舒服的感觉是即一种感官的外在感觉也不是一种激素的内在分泌,而是人的大脑传出的信号,引起舒服感的条件是一切让人们感到美好的东西 。(我只是个六年级学生,答案可能有不足之处,还请楼主见谅 。)
推荐阅读
- 标志508前车窗为什么打不开
- 为什么有人说ov手机是智商鉴定器?
- 为什么我的华为手机铃声总是自己响
- 车钥匙有电但为什么感应不到
- 名字都不一样的越野和SUV,为什么还是有人会把它们混为一谈?
- 为什么开车要踩离合器
- 劲客为什么停止生产了?
- 为什么欧4的车被认为是国三?
- 国产车为什么不保值?
- 车子跑到100码的时候方向盘很抖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