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官窑?


官窑起自唐,有两种涵义,一是指贡器,一是指官厂 。自唐代至元代(公元八世纪~十四世纪),官窑多有贡器,少有官厂,采取的形式是“官监民烧”,烧出的瓷器 , “千中选十,百中选一”,进贡给统治阶级 。这种瓷器就叫做贡瓷和官窑 。那时,唐代在产瓷区设有司务 , 如唐景隆初(公元707~709年)褚绥为新平(景德镇)司务,奉诏监烧献陵祭器 。宋代设监,如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派殿前承旨赵仁济监理越州窑务 。到了元代则设局,以提领监陶,后改为本设总管 。他们烧出的“景德年制” , “枢府’等款式的瓷器,分别称为“景德窑’,“枢府窑”等 。
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 。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 , 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 。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 , 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 。
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于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 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
【什么叫官窑?】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 。
从112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36年清朝覆亡 , 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 。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