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补血的中药有哪些?益气补血的中药方子?


女性在生孩子之后就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这时候千万要注意调理好身体,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益气补血的中药材,确实是有用的 , 最常见的可能就是人参,而且人参的吃法比较多 , 不同的吃法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其实还有很多中药材都有益气补血的效果 。
1、人参大补元气
人参为补气药之首,其性平,味甘,味苦,归脾 , 肺,心经 。有利于大补元气,脾肺之气,摄血生血,气虚
体质,血虚体质者均可食用 。尤其适宜于因大汗,大失血,重病或久病所致的脉搏虚弱,气虚神衰等症状,大病初愈者,体弱多病者,以及大出血者均可用人参来进补 。
人参补元气吃法:
取鸡1只,人参10克 , 姜片5片,食盐适量,将鸡处理干净,与人参,姜片,适量水一起倒入砂锅中煲汤,待鸡烂熟后放食盐调味 。
此汤可大补元气,生血补血,适宜贫血,体虚者以及大病初愈,大出血者,产妇等人群食用 。
2、党参生津养血
党参和人参功效近似,只是药力更缓和,于补气方面更偏于补脾肺之气,也有一定的养血补血功效,适宜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人群,尤其是儿童与女性食用,症见面色苍白或蜡黄 , 全身乏力,精神萎靡不振,心悸,头晕目眩等症 。常与熟地黄,当归等搭配同食 。
党参补气血吃法:
取当归 , 党参各10克,猪蹄1只,食盐,葱,生姜 , 料酒各适量 。将猪蹄洗净后剁成大块,与当归,党参,葱,生姜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入盐及料酒 , 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 , 待猪蹄煮熟即可,佐餐食用 。
此方有益气养血滋阴之功,善治月经失调,痛经 , 经期腹痛等妇科病症 , 并具有一定的通乳之功 。
3、龙眼肉益气补血
龙眼肉温而不燥,补益心脾,益气养血,安神,适宜于气虚体质,血虚体质者及心脾虚弱者均可食用 。
龙眼补气血吃法:
取龙眼肉,枸杞子各15克,大米50克,白糖适量 , 将所有材料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熬煮 , 至米烂粥稠,加白糖调味 , 温服,每日1剂 。
此粥可益气养血 , 养肝固肾,适宜于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的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唇甲淡白,腰膝酸软,心悸失眠,气短胸闷等 , 还可以改善营养性贫血,产后缺乳,高血压等症 。
4、绞股蓝益气活血
绞股蓝具有益气,活血 , 安神,润肺的功效 , 对血压也有调节租用,善治高血脂,慢性肠胃炎,慢性支气管炎以及白细胞减少症等,还可有效改善体虚,乏力,精神萎靡等症 。
【益气补血的中药有哪些?益气补血的中药方子?】绞股蓝补气血吃法:
取绞股蓝10克 , 夜交藤15克,麦门冬12克 , 将三味中药一起放入砂锅中 , 放入适量清水,大火烧烤后改用小火玛瑙,待汤汁浓即可,也可将三味中药一起放入玻璃杯中,倒入沸水冲泡,浸泡约5分钟即可饮用,温服,每日一剂,反复冲泡 。
此方有安神 , 清心 , 滋阴,润肺的功效,善治气虚 , 心阴不足,心悸失眠,烦躁不安等问题 。还可以有效改善体虚,乏力 , 精神萎靡等问题 。
5、大枣气血双补
大枣补气血的药效较为合欢 , 可直接食用,亦可入药,可改善因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苍白无华或脸色蜡黄 , 身体消瘦 , 全身无力 , 神疲倦怠 , 以及脾虚所致腹泻,便溏等症,与党参 , 白术等搭配入药,有利于加强补中益气之功效 。
大枣补气血吃法:
取大枣15颗,茯神15克,粟米100克,先将大枣去核,与茯神同入锅,加清水熬煮1小时左右,滤取药汁,再加入洗净的粟米,煮至米烂粥稠即可 , 趁热温服,每日1剂,可分两次服食 。
此粥在益气养血的基础上,更可健脾养心,从而起到一定的安神定志作用 。
6、调理气血的五步骤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谓之血”之说,认为血液是通过脾胃运化生成的,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 , 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 。
饮食调养可多吃南瓜、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的食材 。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5克、黄芪5克、白术3克、淮山药3克、升麻3克,取其煎煮液400克,泡花茶5克 , 冲饮至味淡 , 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效 。
第2步:养肝血
肝藏血,主疏泄,调气机,有助脾胃运化,因此养肝血是调气血的根本 。中医认为“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的情绪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耗伤 。此外,“人卧血归肝” , 科学研究发现 , 人在睡眠时 , 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 。
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 , 坐在电脑前工作时 , 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 。
第3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 , 经络不畅 , 气血生化受阻 , 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 。
冬季出门,务必戴好帽子、手套、围巾等 , 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 。老人气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
第4步:食药膳
补气可食“四君子汤”,此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益气健脾之效 。取人参10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与羊肉炖食即可 。补血可用“四物汤” 。此方最早出自唐代蔺道人所著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中医养血的经典药方 。取白芍、当归、熟地黄、川芎各9克,放入250毫升水中,煎至150毫升时,空腹热服 。
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山楂、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猪肝、猪血、乌鸡、红糖等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
第5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让人吃得香、睡得好 。此外还能疏通经络 , 促进气血运行 。
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 , 如慢跑、游泳、打球、瑜伽、太极拳等 。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 , 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降低心脏负荷 。
常用补血中药配方有哪些?贫血,中医称为血虚,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 。引起血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不足,二是后天失养 。后天失养主要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血虚者小儿常见,尤以女性最多 。这和现代人喜吃辛辣、刺激,以及煎炸食品,早晨不吃早饭损伤脾胃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各种创伤、出血性疾病、消耗性疾病等也可引起血虚 。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率,血为气之母,所以,补血应强调补气,所谓补气能生血即指此而言 。
单味中药也补血
1.熟地30g,水煎服,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气血、滋肾水、益神明的作用 。《本草纲目》讲:“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崩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
2.当归20g,水煎服 , 每天一次 , 连服5~7天 。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 。因其味甘而重 , 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活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 。
3.首乌18g,水煎服 , 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肝肾、益精血、涩精止遗的作用,为滋补良药 。
4.阿胶32g,烊化服 , 每天一次,连服5~7天 。有补血滋阴、止血安胎的作用,为“养血润燥,养肺除热要剂 。”久服可轻身益气 。
5.鸡血藤30g,水煎服,每天一次 , 连服5~7天 。有补血活血、祛淤生新、舒筋脉、去风湿的作用 。对体虚血少,血不养筋而经络不舒之症最为相宜,尤以老人妇女更为合适 。
选用成药巧补血
复方阿胶浆
有养血滋阴、补中益气的作用 。适用于久病体虚、血亏阴伤、目暗不明、食欲不振以及年老体弱、长期接触化学药品的人群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支,每天三次 。
当归养血膏
有养血益气、活血调经的作用 。适用于血虚血亏兼有血淤气虚所致的眩晕乏力、心悸神疲、肌肉消瘦、月经不调等 。服用方法为每次15g , 每天两次 。
归芍地黄丸
有补血滋阴的作用 。适用于血亏阴虚导致的头昏眼花、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症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丸,每天两次 。
健脾生血颗粒
有补脾生血的作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脾胃不足所导致的面色萎黄、吃饭不香、腹胀脘闷、大便不调、烦躁多汗、倦怠乏力以及小儿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贫血:成人气血两虚型贫血 。服用方法为每次一包,每天三次 。
四物合剂
有养血活血的作用 。适用于血虚兼淤所致的小腹胀痛、月经有淤块者 。服用方法为每次15ml~20ml,每天三次 。以上成药均连服5~7天 。
养血药又叫补血药 , 指主要用于治疗血虚症的药物 。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且为气血生化之源 。故血虚症与心、肝、脾三脏有较密切的关系 。血虚的主要表现是:面色无华或萎黄 , 口唇指甲苍白、头昏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质淡、脉细等 。妇女尚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至闭经等 。以下几味是常用养血补血中药 。
当归
味甘、辛、性温 。含阿魏酸、丁二酸、烟酸、尿嘧啶、腺嘌呤、正丁烯基内酯、藁本内醋、维生素B2、维生素E、谷固醇、亚叶酸等 。有兴奋和抑制子宫的双重作用,还能促进子宫发育;能抗维生素E缺乏、抗贫血、扩张冠状动脉;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功效:补血、活血、止痛、润肠 。用于血虚体弱,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虚寒腹痛 , 瘀血疼痛,风湿痹痛,痈疽疮疡,血滞疼痛等以及血虚肠燥便秘 。现代也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肝炎、肝硬化等 。用法:5~15克煎服 。补血用归身,活血用归尾,酒制后可加强活血之力 。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泻者忌服 。
熟地黄
经多次蒸晒加工而成 。味甘性微温 。含地黄素、糖类、甘露醇、氨基酸、维生素A等 。有强心、利尿、降压、降糖等作用 。功效:养血滋阴、补益肝肾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 。用法:10~30克煎服 。注意:本品黏腻,助湿碍胃,凡脾胃虚弱,脘胀便溏者不宜服用 。
阿胶
又名驴皮胶 。味甘性平 。含有胶质、钙、硫等 。胶原经水解后产生多种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胱氨酸等 。能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生长,加速恢复血容量及红细胞、血红蛋白 , 其疗效比奶粉与铁剂合用为好;有止血作用;能增加血清钙量;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有防治作用;能抗创伤性休克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肺 。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咯血、吐血、便血、尿血、衄血、崩漏等出血之症;虚劳咳喘,阴虚燥咳或痰中带血,热病伤阴虚烦不眠等 。用法:5~15克另炖烊化后兑入药汁内服 。用于止血常用蒲黄炒之;用于润肺止咳常用蛤粉炒之 。注意:本品黏腻碍胃,对脾胃虚弱 , 纳呆便溏或有表症者不宜服用 。
何首乌
味苦、甘、涩,性微温 。含羟基蒽醌酿衍生物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及大黄苷 , 此外还含有大量卵磷脂、葡萄糖苷等 。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所含卵磷脂有强化神经作用 。生首乌所含蒽醌类衍生物有致缓泻作用;能增强抗寒能力;有一定的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强心,促进新陈代谢、抗衰老 。功效:补肝肾 , 益精血,润肠通便 。用途:制首乌用于血虚面色萎黄 , 头晕耳鸣,失眠遗精,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肝肾不足 , 精血亏虚之症;生首乌用于久疟、痈疽瘰疬,肠燥便秘 。用于降血脂防治冠心病及治疗神经衰弱等 。用法:10~30克煎服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溏泄及痰湿较重者不宜服用 。
白芍
味苦、酸、性微寒 。含挥发油、苯甲酸、鞣质、芍药苷、芍药醇、芍药碱等 。能降低肠、胃、子宫的平滑肌张力;芍药苷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白芍煎剂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抗菌作用 。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用于月经不调,崩漏,经行腹痛,自汗、盗汗;肝气不和之肋痛腹痛,手足拘挛疼痛;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等 。用法:5~10克煎服 。大剂量可用15~30克 。用于养血敛阴多炒用 。注意:本品反藜芦,虚寒之症不宜单独使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