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第一篇《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作品 , 写得至真至纯 。短文以?爱?为核心,让?趣和乐?贯穿在祖父的园子里,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 , 是?我?精神的故乡 。
《我和祖父的园子》有两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问题情境的巧妙设置,善于以问促?情? 。教者深知本文以一个?情?字贯穿始终?萧红对?园子?的怀念之?情?,对祖父的敬爱、想念之?情? , 祖父对?我?的关爱之情 。魏老师紧紧抓住这条情感线索,通过一个个连贯的问题,通过学生们的回答 , 这些情感渐渐清晰为同学们所理解,所感动 。魏老师善于提问 , 而且逻辑性极强 , 看似?离题?,却是巧妙有章的 。往往待到下一个问题出现 , 你才恍然大悟,之前的那些问题只是铺垫,没有上一个问题的巧妙的铺垫,课堂教学就会停滞受阻 , 情感无法进一步升华,由此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准确巧妙的问题情境设置能大大推进教学的进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 , 教者提问的时候,善于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适当帮助引导学生去说去总结 。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去提不同难度的问题,保证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
其次,老师善于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适时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 。学生通过读书,抓住了?愿意?愿意?、?要?就?要?就??、?一切都活了 。?等词语或句式进行反复的品位、以达到不断积累和最终的运用 。在魏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通过读书又从10个?就?字上理解,对课文的认识由知性上升到感性,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语文教学首要任务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 而语言文字能力的掌握首先要通过读的训练,魏老师这节课至始至终地重视和落实了这一点 。同时,魏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也很独特,对语言文字训练的点抓得很准 。只有教师读懂了文本 , 读懂了作者的心,做好了文本作者的知音 , 力求做作者的代言人 , 在课堂上才能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读懂文本 。正像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自己的文本需要我们自己解读 。? , 我们教师在解读文本时一定作好充分的准备,该注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要预设明确的练习点 , 训练方式、方法,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 训练到位扎实 。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第二篇今天,我们有幸观摩了江苏省第2006年?教海探航.广菱杯?征文颁奖暨名特优教师研讨会上魏星、汤蓓和柳家琴三位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目睹了他们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 , 感受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真?情?思? 。
真即真实 。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体现着一个?真?字 。如汤蓓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读书困难时,这样说道:?这篇课文中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比较难读 , 读不好不要紧,多读读 , 谁敢于挑战?多么朴实自然,多么亲切温和啊!学生的担忧与胆怯在汤老师春风化雨般的语言中消除了 。柳家琴老师的课也是如此 。在指导学生朗读第14 自然段??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 。?时,一个学生朗读的声音很大,柳老师是这样评价引导的:?我觉得你的声音太大了 , 会将她吵醒的 。再读轻一点儿,好吗?在她的润物无声的话语中,这位学生很快领悟了老师的用意,读得饱含深情 。课堂教学的真实就在老师的一言一语中得到了映现 。
情即真情 。在此文中表现出来的就是祖父对孙女儿的爱及孙女儿对祖父的爱 。课文以?爱?为核心??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我?成了爷爷的影子,与爷爷形影不离,多么亲密 。在祖父慈祥的微笑下、慈爱的语言中 , 处处流露着对?我?的关怀和爱 。如,大段大段的文字描写我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活动,想怎样就怎样,相干什么就干什么 , 甚至给爷爷制造麻烦 , 给爷爷添乱,简直就是在瞎闹,可爷爷不但没有生气 , 还在笑,在大笑,是爷爷给了?我?自由,给了?我?快乐 , 给了?我?爱 。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文本中的?情? , 三位老师在教学时把握得很到位 。通过找出文章中体现祖父对我关爱的语句 , 以朗读为突破口,从人物的语言入手,并且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去想象、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到底是怎么样的 。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
思即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就是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形象想象力 。如在交流?我们的生活是否也有这样的园子?这一话题时,学生普遍反应很沮丧 , 觉得在他们的生活中没有自由,没有乐趣 。而柳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 , 独具匠心?用大屏幕出示了一组贴近儿童生活的照片(生日照、放飞风筝照、堆雪人照、游泳照、玩沙照),勾起了学生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在此基础上柳老师让同桌快乐地交流并将自己的喜悦与全班同学分享 。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想象的空间也得到了拓展 , 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第三篇《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是萧红的作品,全文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 , 散发出诱人的泥土芬芳,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文章辞藻朴实到?咸菜就着窝窝头?般的简单,但,恰恰是口头的大白话,把幼儿心中的畅快淋漓地再现出来,使人读了,仿佛童年就在眼前,欢笑就在耳边 。
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如同萧红的笔风一样,简洁而凝练 , 朴实而风趣,智慧碰撞智慧,激情擦出火花 。下面将听课感受梳理如下,如有异见,恳请指正,以便共同提高 。
一、教者求同?享受自由
虽然 , 本次教研的形式讲究?异构?,但是两位教者却抓住了文章的灵魂?自由?一词构筑执教理念 。高静老师紧紧围绕?寻找想揍揍顽皮的萧红的原由?这个话题,让学生读中体会园子中的趣闻趣事,让学生感受祖父的包容与疼爱,从而找到令萧红自由的真正的原因;李云老师破题的着眼点放在了?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 先从园子中的动植物说起,通过朗读了解到园子带给诸如?黄瓜?蜂子?蝴蝶?倭瓜?玉米?等生物的自由,转折到 , 人在这个自由的环境中也同样无拘无束,随心所欲 。景与情交叉在一起,物与人融合在一起,因此,在这个专属于祖父和我的世界中,神马都是开心的、美丽的、充满童话情节的 。
两位老师努力给学生创设自由的学习环境,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逐层推进,而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们,你们将体现?自由玩闹?的段落读到哪,我们的课堂就推进到哪,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而是学生驾御着老师的课堂在行进 。可以先读最后一段,也可以先读中间一段 , 还可以前后轮流转换着读,一切的一切 , 看似混乱 , 却乱中有序,章法遒劲 。这就是民主里集中,集中里民主 。
【《我和祖父的园子》评课】 二、教者存异?读悟品文
最大的区别在于 , 高静老师拎住?最感兴趣的段落是什么?这根主线,顺藤摸瓜 , 将自由与爱联结在一起,让学生在快乐的语言文字中品味萧红对住在呼兰河城中的祖父的怀念,而李云老师紧抓园子不放,通过反复朗读有关园子的语句,品味园子的生机勃勃 。二着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个园子,一个叙事 , 一个写景,参照物迥然不同,而效果却惊人的一致,这就是殊途同归 。
在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高静老师下足了工夫,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 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主题是?自由?快乐?,如何让学生体会呢?高老师把她的整节课堂设计成了一个?自由快乐?的课堂,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出这一点 。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呢?高老师引入了?景物?,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一次次的个性化朗读体验中,学生逐步体会到了?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由的 。?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更难能可贵的是高静老师总结出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既教读法,又教写法 , 最大限度地进行了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
同样是品读?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那一段 , 李云老师并没有像高静那样,分析得那么透彻,那么有深度,但是来回的朗读,却无形得达到了同等水平的自悟的效果,虽然李老师没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但是一个小练笔却不偏不倚地替学生习作引路 。表达与阅读理解应该是融为一体的,阅读课有表达 。光说不练的课堂是不行的 , 哪怕写一个词,写一个字 ,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养成了用笔去思维 , 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严密,更全面 。
三、教者探索?敢于创新
一般状态下的语文课堂程序是质疑?释疑?总结,但在高静、李云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比如高静老师在学完全文后,话锋一转,将焦点落到了第一自然段,并提出了一个问题?呼兰河城那么大 , 为什么写住着的人就只是祖父呢? 。说老实话,一般情况下,我们学完全文了就不再进行更多的提问了 , 而这个问题却不能回避,是的,在萧红的世界里,祖父是唯一能给她自由与快乐的人 , 所以 , 萧红的经历越坎坷,对祖父的怀念会越深 。这个问题不是多余的,而是必须的 。
再比如,李云老师在教学的结尾时将布置作业与拓展延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实萧红并不是一个充满自由与幸福的人,大家课后可以读读她的自传《呼兰河传》 , 体会萧红不一样的人生 。乍看,没有什么特别的 , 其实,从课内到课外,从快乐到惋惜 , 延伸的不是知识,而是历史 , 因此,这个环节特别与众不同,很实在 。
创新并不等于轰轰烈烈 , 而是一种教学观念的转变,很可能是平平淡淡的 。在两人的课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她们的课堂并不复杂,没有许多零零碎碎或者冗冗长长的问题,有的只有贯穿全文的精干主轴 , 那就是?课文哪里体现了我很顽皮?或者?你对课文的哪个地方最感兴趣? 。很简单,学生学起来很轻松 , 留下来更多的时间去读读文章,去悟悟文章,甚至去写写片段 。删烦就简应该也必定成为语文改革的最终趋势,因为,我们太需要简单地教语文 , 学生太需要轻负担地学语文了 。
求同、存异、探索、创新,这就是今天的课堂教学给予我的启示,虽然 , 课还没到精致的程度,但是已足够我学习消化的了,在今后的家常课中 , 我们不妨尝试她们俩的教法,不求能达到他们的教学水平 , 哪怕是提高那么一点课堂教学效率也就心满意足了 。谢谢大家 。
扬州育才实验小学和育才小学没有什么关联 。扬州育才实验学校是民办的,是扬州育才投资有限公司,扬州广菱电子有限公司举办的一所股份制民办学校 。育才小学是公办的,由国家出资的 , 所以扬州育才实验小学和育才小学没有什么关联 。

    推荐阅读